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品汉字之美 悟文本之情 得积累之法

时间:2024/3/19 10:54:55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02 次

品汉字之美 悟文本之情 得积累之法

——低年段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溧阳市昆仑小学  费丽霞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雨沐万物的月里,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升昆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积极筹备了这次市级教研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并根据义务教育学段的特点,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在整个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曹明海先生认为:“从语文的本体看,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没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不仅仅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识字写字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自语文新课标颁布以来,围绕各个学段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真正地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践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却是少之又少。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是首要任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常规的语言文字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而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进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便会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中时刻保持昂扬的学习兴趣。

因此,董圆老师在本次公开课教学实践中,就怎么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打开一年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不断尝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及时总结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经验,希望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一、链接儿童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告诉我们:要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自我成长、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个情境是从教学环节走向整体的、综合化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实践要贯穿在这个学习情境的始终。还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学习心理和汉字构字特点,科学、灵动地进行。 

课堂伊始就由美食“粽子”导入,在视觉的冲击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回忆吃过的“粽子”,立即能理解并记住“粽”的部首是“米”字旁,同时“顺便”就学习了一个生字“米”。其他识字环节中董老师创设语言情境,把本课要识记的汉字呈现在字谜中,例如:“远看像头牛,近看不是牛。”让孩子在不同的语境中识记本课生字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境贯穿本节课始终。

、关注汉字特点,科学有序识写,灵动积累梳理。

引导儿童学习汉字,也应当关注汉字与儿童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汉字构字的特点,科学有序地进行,日积月累,系统识记。

首先,我们要关注识字的顺序,从学好基本字和常用字开启汉字的学习之旅;其次,梳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自主系统地识记汉字;最后,结合年段特点,关注能力提升,从“积累与梳理”走向“表达与运用”。

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方法,但还不具备自主归类识记汉字的能力。所以董老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依据生字的特点进行因字施教,而且采用了随文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对生字做了合理归类后引导学生进行识记。例如”字在教学中渗透字理识字的方法;“盼着”是用新旧知识衔接、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记的意识;”字则“加一加”、“换偏旁”,并组成词语的方法进行识记;而节日的“节”字,在课堂结尾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多读,和生字多见面进行识记。其余几个字,董老师都能关注到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调动学生以前就已经掌握的“熟字加一加”和“形声字”等识字方法识记剩余的生字。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识记只是一种途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之美,让生字教学成为文化传承,审美培养以及语言建构的根,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这十几个汉字,更是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三、用好教材,链接生活,以任务群的思维一体化设计学习任务。

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学习,要让儿童在情境任务下、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活动,让我们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变得更加有趣、轻松,要能够学用结合。当下,我们应该在任务群思维的关照下,结合学段要求和儿童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一体化设计我们的学习任务。
    端午粽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暖暖亲情,伴我成长”。一个“情”字贯穿四篇课文,在感受和体验人间真情的情境中去积累和梳理语言文字并尝试运用。
    董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任务一,谈话导入。用美食“粽子”展开话题,聊天儿的功夫,让学生轻松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的同时,导入新课学习。个过程简洁明了,董老师的教学在行云流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积累语言文字。

任务二,初读课文。董老师不仅“整体感知”定为初读时的思维目标,生成文本大概内容的整体性认识;厘清达到“整体感知”的认知规律及策略,并按“整体感知”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样的粽子呢?味道怎样?”听课文录音,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对文本进行了第一次整体感知和梳理。

任务三,感受期待。儿童学语言,不是先理性,而是先从感性到理性,它是一种语言经验的积累。董老师“总”“盼着”词语入手,“你什么时候会盼着一件事情的发生?”在语言文字积累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期待,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进入下一个任务。

任务四,看粽形。在学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句的时候,董老师首先关注语言文字的积累,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将事物讲得更加形象,描写得更加具体;其次,我们积累语言经验,通过由外到内的方法将粽子介绍清楚。董老师把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朗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由读好短语到读好句子,再过渡到读好整段话的过程,从而达到分散了教学难点的目的。学到的朗读方法在实践中运用,才能熟练地掌握。学生也经历了由开始磕磕绊绊地读,到最后能够流利、有感情地再现朗读的全过程董老师又引导学生运用“由外到内”的介绍顺序,尝试介绍生活中的美食,例如“元宵、饺子”等,学生在自主练习说话、同桌互相介绍等多种交流方式中,掌握了介绍事物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表达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任务闻粽香、品粽味。董老师让孩子们在了解了粽子样子的基础上,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描写粽子气味和口感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怎样读好长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不但承载着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的任务,还有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学生在找到“又黏又甜”后,董老师引导学生对“又……又……”这样的词语进行拓展练习,所有词语都和实物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任务六,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即时反馈师生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解比较扎实到位,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更强了,学习热情就更高了。所以,董老师有目的地设计了这个有层次、有步骤的巩固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形式多样,避免了枯燥机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任务七,写字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应科学地、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低年级写字教学应以“趣”为先,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指导,以丰富个性化的评价为促进,以个别化指导为补充,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喜欢写字、主动写字,引导他们学会观察、静心练字,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董老师课中的生字教学巧妙自然,这个环节的生字教学更是根据汉字规律,有步骤、有方法、有序列地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笔一划。

“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是这样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接触语言材料,通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方式,内化新语料、形成新经验的过程。因此,语言文字积累后,需要经历必要的梳理。所谓“梳理”,将已经习得的零散知识和积累的语言材料结构化,将言语经验转化成为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回顾、辨析、整理和归类的思维过程之下,经历由点到类、从散到整、由孤到联,继而从现象走向规律的过程。
    总的来说,我们要真正地让汉字的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让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儿童的生活紧密相关,让每个儿童通过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素养真正得到发展,从而成为汉字的发现者、汉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6125 本月访问量:1379943 总访问量: 5648278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