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巧用“情境·趣味”,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时间:2023/11/13 9:13:35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473 次

        巧用“情境·趣味”,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溧阳市文化小学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需要打破原来单篇教学的习惯,以学生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在主题情境中展开教学。既要避免纯粹按照文学知识来设计,如作者,文体,题材,朝代,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叙事角度,结构线索等,也要防止简单按照文学类型来安排,如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而是要以统摄性更强,涵盖面更广的学习项目,作为主题,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文学知识与类型,语文要素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贯穿始终的任务情境。

注重层次性,学段要求螺旋上升   

例如在文学阅读方面低学段段要求“阅读并学习讲述”,显然这里的“讲述”属于起步阶段,要求是初步的。第二学段则要求“阅读并讲述”,这时的“讲述”已经属于基本习得水平,要求有所提升。再到第三学段要求变为“阅读,欣赏,讲述,评析”,这就有了批判性思维的含量,属于高阶思维的要求。总之随着学段的提高,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也在逐步递进。

什么是有创意的表达?它不同于作家的创作。只要是学生独立思考、即兴生成,跟别人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不同,都是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把"有创意表达"定位过高,可能会人为地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拔高作文的要求,又一次使学生怕作文。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片段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连续三次“我的母亲”说“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饱含对母亲的心疼、敬爱之情。李老师在这里,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反复和倒装的写法强调了作者心中复杂而强烈的情感,此时有感情的朗读自然水到渠成。接着,李老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识的场景,让学生练习反复的修辞手法,学生自然乐于表达,效果不错。

《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多用简短的句子语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表现力。郭老师在教学时,出示任务单,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语句,通过诵读,想象,多角度感悟体会短句子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习得方法,并运用,让方法和技巧成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渲染描写三幅图的文字中,学生都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关于短句在环境描写上的渲染应用,老师不妨提供一些范例,供学生模仿运用。

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作为单元导语,并安排了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以及李大钊的女儿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和毛泽东同志的议论文《为人民服务》以及介绍战斗英雄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并安排了开展“阅读分享会”和“制作小诗集”两个实践活动和写一写自己的心愿的习作。因此我将这个主题确立为:为英雄唱赞歌。并创设如下学习任务:聆听英雄赞歌,体会作者笔下革命英雄的形象与精神,编写红色诗歌集,谱写英雄赞歌,选择自己最崇拜的革命英雄,将英雄事迹和精神写成一首歌词,写一写《我的心愿》(展示吉泓屹的习作)这样贴近主题的学习任务,使得单元学习的价值目标内容更加清晰,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也更具有学习的驱动力和吸引力。

二,注重关联性,阅读与表达交织共进。

例如“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之间就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一方面在主题内容上,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都紧扣儿童文学,强调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美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显然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是创编儿童诗和有趣故事的关键能力。而围绕儿童诗和有趣故事的创意表达,则能反哺帮助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加深其对作品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体验认同。

诗性思维是儿童特殊的思维方式。台湾的林雪玲教授认为,“诗性思维的特征是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是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诗性思维,其实是创作诗歌的基本思维,国家督学成尚荣荣先生强调:“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核心。”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性思维能力,构建学生与诗人人共鸣的平台,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教学时,解释“四时”就是四季时节,整组共60首诗。然后学生就插嘴要写《四时校园杂兴》,之后我将计就计,布置了这个作业,接着就收到了惊喜。(PPT展示《四时校园杂兴》(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提出了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的两个活动建议。然后我就带领学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活动,(PPT展示诗集封面)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了,虽然他们的诗集和诗句都很稚嫩,但是情感是真挚的,在此刻,一颗“诗”的种子已在心中萌芽。

三,注重实践性,在读写中提升素养

任务群在内容表述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内容安排冠以“学习”二字,本身就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理念;其次,在具体要求中,“阅读”“学习”“讲述”“诵读”“感知”“欣赏”“创编”“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学习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等行为动词,都从学生角度直接提出具体的语文操作性要求。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落到实处。

三年级上册《石榴》一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季节的变化为时间顺序,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生长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的具体演示,观察了解了石榴的外形、生长过程,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于是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主题为《香蕉娃娃》的作文指导课。教学是按照“添画香蕉——介绍香蕉——尝味道”的程序展开的。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富有想象力,在“添画香蕉——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上很精彩。有学生这样写道:“大家好,我是一个可爱的香蕉娃娃!大家瞧,我身穿黄底蓝花的连衣裙,脚蹬一双紫色的小皮靴,头上还顶着一顶小皇冠呢!”当习作草稿收上来之后,我决定对这篇习作进行二次指导,将香蕉的成熟过程渗透进去。布置给了学生一个任务:“了解香蕉成熟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在第二天交流的时候,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班级里有个学生家里是开水果店的,那天他有声有色地给同学们讲述了他从他爸爸那里了解到的有关香蕉成熟的知识。

这样在第二次习作中我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我们香蕉兄弟来自遥远的海南岛,那里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我们生长。我小时候穿的是青绿色的衣服,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绿中带黄,这时候蕉农伯伯就会把我们摘下来,装箱运送到全国各地。这时候的我们很涩嘴,可不能吃。人们常喜欢拿几个熟透了的苹果姐姐放在我们身边,慢慢地我就变成了金黄色的了,味道也变得香甜可口了。” 有创意的表达必须以学生自由表达为基础,同时要改进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指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两次指导,他们动手做,用眼睛观察,向他人请教,放飞了心灵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开拓了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四,注重主体性,高扬个体生命价值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运用讲述评析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学习运用细节,刻画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在创意表达上学习内容,多次强调“学生自己”,“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交流“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体验,讲述“自己”的故事等等,充分体现了创意表达的主体性特征,反映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去年上半年,我执教五年级,清明节时,正好遇到疫情,学生居家,辅以“清明”这一传统文化节气,我布置了习作《逝者》,文笔稚嫩,感情却异常真挚动人。(PPT展示)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养小猫、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3444 本月访问量:1377262 总访问量: 5648009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