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体育>课程改革>阅览文章

研“常赛”理念 促“常赛”高效

时间:2023/10/27 14:33:08 来源:吴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702 次

研“常赛”理念  促“常赛”高效

吴健  江苏省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21330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1]。常赛,即经常比赛,让比赛成为常态,其不仅包括体育课堂中常赛,还包括课余时间的体育比赛。体育教学中的“常赛”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备的体育运动技能,合理设计课堂的比赛,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个技术到组合运用。其可以是个人的比赛,也可以是小组的比赛。“常赛”的过程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也是检验学生学习阶段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比赛过程中,教师直观的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

一、体育课堂中“常赛”的价值

体育课堂中的“常赛”,不仅能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练、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体育课堂中的“常赛”,还承载着体育的育人作用,通过比赛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意识,培养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及团结协作的品德等。

1.以“赛”促“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仅是反复的练习动作技术,学生参与的兴趣会不断下降,学习注意力会转移,课堂学习的效果可定会大打折扣。如果加入比赛,正好符合学生好玩好胜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巩固,实现促技术或组合的“练习”。

2.以“赛”促“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勤练”更容易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反复练习容易削弱学生的学练积极性,通过“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掌握和理解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紧扣教材,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以赛代练”,更有利于学生学练,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学生在参加“赛”的过程中,受到赛的规则约束,其规则意识也得到不断提高,并且在竞赛中学生的机智、敏捷、判断等能力都得到运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及各方面的素质,实现促能力“提高”。

3.以“赛”促“评价”

学生在掌握某个技术动作后,通过“赛”进行自评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与不足;通过“赛”进行互评,发现同伴的优点与缺陷,取长补短;在“赛”的过程中学习同伴的优点,实现共同成长;在“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或共性问题,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促学习“评价”。

4.以“赛”促“拓展”

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拓展,体育课堂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学生课堂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练习、不断的比赛,积极主动参与到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个体性与集体性的比赛中,巩固且拓展学生在每次学练的成果,达成项目运动体能的提高,实现促能力“拓展”。

5.以“赛”促“体育品德”

学生在参与多种形式的比赛中,积极进取、勇敢万千、不怕困难等,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在比赛中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守比赛规则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在比赛中自尊自信、文明礼貌、正确对待胜负等,培养良好的体育品格,实现促养成“体育品德”。

二、体育课堂进行“常赛”的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赛”的实效,体育教师应紧扣学生的学习内容,思考每次“赛”的目的、“赛”的组织、“赛”的规则、“赛”的评价等内容。

1.“常赛”的目的明确保实效

体育课堂中的“常赛”,必须是紧扣学生课堂学习,其赛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内容,其赛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练习、检查所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所以,教师在设计赛的环节其目的要明确,确保每次比赛的实际效果。如:水平一二年级的“篮球:投球进框”课堂,教师在学生体验多种方式的投球进框环节中,设计了“小组比赛:看看哪组学生的投球进框方法多?”,在体验后由小组成员展示小组体验探究结果。

2.“常赛”的组织简便易操作

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其收到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影响,所以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赛”的组织一定要简便,最好是在原练习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赛,以减少队伍的调动和重新分组,而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如:水平四七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师在学生学习并练习了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后,教师组织小组间的比赛“看看哪组学生跳过140CM高度的多?”检查学生初步学习后的成果,并发现学生处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常赛”的形式多样明目的

体育课堂中,比赛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其不仅有小组内个人(或全班个人)的比赛,还有小组间的比赛,还有全班学生的比赛等。多样的比赛,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和挑战他人的意识。无论哪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是学生个人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进行相互学习的过程,更可以是相互帮助的过程。如:水平二三年级“投掷:持轻物掷远”课堂,教师在学生学习并多次练习后,组织小组内的个人比赛“看看小组同学间哪位同学掷得更远(并要求同学发现其掷得远的原因)”,后面随着学习进展,教师由组织了小组积分赛“看看哪组投掷的远度积分高(四个不同远度由近至远四个分值‘1-2-3-4’)”。

4.“常赛”的规则易懂便操作

比赛的规则往往直接影响比赛的组织和比赛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赛”的过程中必须思考赛的规则,这个规则应该是简便的易懂的,最好与前面练习的要求相衔接,做到学生一讲就懂。如:水平二三年级“投掷:持轻物掷远”课堂,学生在学习后的自主练习中,教师的要求是持小海绵球肩上出手掷远(地上划有蓝、黄、绿、红、黑五块颜色区域),教师设计“小组间的掷远比赛”,规则是每位学生投掷两个球,按照蓝1分、黄2分、绿3分、红4分、黑5分,计算小组成员掷远的总分。学生在自主练习时,教师已经要求学生去了解自己掷远的位置和得分。

5.“常赛”的评价及时有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性的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和发现不足。所以,课堂中的“赛”后一定要及时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根据课堂整体进行设计,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评价的内容不要紧紧局限于比赛的内容,还应该设计体育品德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体育品德在比赛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水平一二年级“篮球:投球进框”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投球进框后,组织多种形式的投球进框的比赛,比赛后教师不仅评价了各小组投球进框的个数,还评价了学生采用几种的投球形式,还评价了小组的遵守规则和小组间同学相互帮助等。

6.“常赛”的衔接合理显递进

常赛,说明课堂中不止一次比赛,那么如何让课中的多次赛不是孤立存在的,这需要体育教师很好的思考“常赛”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每次赛的衔接,并有递进。课堂中的每次的比赛要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帮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如:水平一二年级“篮球:投球进框”课堂,教师在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投球进框练习后,组织了小组的个人比赛,看看哪位学生投球进框个数多和采用的形式多;后在学生找到符合个人的投篮进框的方法后,又组织了投球进框的小组比赛,看看哪组投球进框个数多,通过比赛帮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合理的投球技术更容易进框的道理;后教师又组织了“原地运球+传球+投球进框”的比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体育课堂中的“常赛”实施建议

体育课堂中的“常赛”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设计“常赛”活动时,还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赛”的氛围

体育课堂中的常赛,既然是比赛,那就要有“赛”的氛围。根据学习目标和课堂学习情况,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对抗、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把“赛”融于情境中。也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来营造比赛的氛围。如:水平三五年级“投掷: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课堂,教师创设了“保卫祖国”的情景,在小组比赛的“攻打敌方飞机”中,教师不仅布置了挂在一定高度的纸飞机,还配上道理“飞机来临”的音乐,整个比赛情境真实复杂。

2.要有“赛”的参与

课堂中的比赛不能仅仅为个别学生的比赛,应该调动班级所有同学参与到“赛”中来。所以,在某些“赛”的环节中有的学生是选手,有的学生可以做裁判,有的学生可以是拉拉队员等。如:水平四七年级“篮球:行进间上篮”的课堂,教师组织小组间的行进间上篮比赛中,安排见习生作为比赛的裁判,判断比赛中是否出现技术错误并给予不计分的工作。

3.要有“赛”的安全

体育课堂中的比赛,学生参与的热情高,而这时往往也存在活动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做到要规则明确、场地器材的安全、学生安全教育等。如:水平三五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课堂,教师设计了“垫球进框”的小组比赛(比比哪组垫球进框的数量多),即一位同学负责抛球,其他同学采用正面双手垫球进框(垫的排球必须是越过羽毛球网再进框),比赛中教师明确垫球后等同学捡球后再下一位同学比赛的要求,并适当调整了组间的距离,避免排球砸到人。

4.要有“赛”的运用

课堂中的比赛,不能仅仅是单一技术的比赛,更应该是某项运动专项技能发展的学习过程比赛。所以,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合理设计组合技术的比赛,把学生具备的技能组合结合课堂所学,在比赛中得以锻炼和提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合理设计组合技术。如:水平四八年级“足球:斜传直插二过一”的课堂,教师安排的第三个比赛是“直传斜插二过一+射门”的小组比赛(看看哪组射进球门的数量多),即把直传斜插二过一技术综合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直传斜插二过一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8799 本月访问量:1382617 总访问量: 5648545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