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外国语小学 陈玲)
时间:2023/10/13 10:03:26 来源:薛良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23 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陈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正方形纸片、四人一份材料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需求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野餐吗?
小明和小兰也很喜欢,他们带来了一些食品,有-----
提问:你能帮他们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
先分4个苹果?(预设:每人分2个。)
你很公平,每人分得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板书)
也就是说你【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2个。】(PPT呈现)
你会像这样说说这两瓶水怎么分吗?【展示:把2瓶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1瓶。】
质疑: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人吗?(预设:从中间切 / 每人分半个。)
这里有一个蛋糕图片,谁愿意上来折一折?
追问:你是怎么折的?(对折、从中间折)为什么从中间折?(这样就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半个、一半)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半个。】
一半该用怎样的数表示?【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
揭题:听过?这样的数吗?像?这样的数叫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直观感知,建构概念
(一)认识二分之一
1.谈话:刚刚我们通过把蛋糕图片对折(板书),将它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课件演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用一条虚线把折痕描出来,
一半就是其中的几份?(课件演示1份:我们把这一份用斜线涂上阴影。 )
那么,这一份就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课件演示:1/2)
追问:这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一份呢?(也是这块蛋糕的1/2)
指出:像这样,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是它的1/2,另一份也是它的1/2。
我们就可以说: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呈现)“它”指的是?
追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这块蛋糕的1/2的?(指名→同桌互说→指名说→全班说)
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
2.介绍1/2的写法:1/2怎么写呢?先写一条短横线,在横线下面写2,上面写1。
追问:刚才我们分几步来写的?
指出:每一步写出的都是分数的一部分,先写的这条短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接着写的2叫做“分母”,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的1叫做“分子”,表示取这样的1份。 一起书空一遍。
反例:如果这样分,每一份还能用1/2表示吗? 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3.活动:创造二分之一。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纸,你能折一折、描一描、涂一涂、写一写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活动要求:
①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折。
②分一分:用虚线和斜线表示出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③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展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折的?(2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完整表述
比较: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呢?
小结:不管怎么对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1/2,1/3,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呀?
(二)创造几分之一
1.活动二
布置任务:任选一张纸折一折,动手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标上分数。
活动要求:
① 折一折:拿一张纸折一折,创造你喜欢的几分之一。
② 写一写:画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③ 说一说: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创造的。
展示交流:你创造的是几分之一?(四分之一)怎么创造的?引导完整表述。
还有没有同学也是创造的四分之一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找一两个人说说想法。
展示:
追问:图形不一样,折法也不一样,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2.除了1/4,有没有同学创造出其它的几分之一?
介绍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的含义
板贴:
交流:都是同样大小的圆,表示每一份的分数怎么不一样呢?
预设:第一个平均分成2份,第二个平均分成4份,第三个平均分成8份
3.比大小
问:那我们来想一想是这个圆的1/2大,还是1/4大呢?
预设1:错误资源。应对: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图,这个圆的1/2这么大,它的1/4这么大(用手势比划),比一比,谁大呢?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一个平均分成2份,一个平均分成4份,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师:听明白了吗?都是同样大的圆,一个平均分成2份,一个要平均分成4份,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分到的就越小,表示每份的这个分数就越小。
追问:把 1/8和1/2、1/4比呢?(师展示圆的1/8)为什么?
设疑:同样的圆形,得到的分数有大小关系。那同样的正方形呢?长方形呢?
活动要求:请拿着你创造的几分之一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大谁小。
三、知识巩固,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做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看图估计,再填上合适的分数)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几分之一,还会比较大小了,接下来让老师考考你的推理能力。
先出示:第一根纸带涂满颜色后用“1”来表示。
再出示:第二根涂色部分你估计表示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 | 教师对策 |
1/3 | 你是怎么估计的 |
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3份 | 几个1/3是1呢? |
最后出示:第三根涂色部分估计表示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 | 教师对策 |
1/6 | 你是怎么估计的 |
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6份 | 几个1/6是1呢? 1/3和1/6又有什么关系?(把1/3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1/6。) |
第三条涂色部分是第二条涂色部分的一半,也就意味着这次我们可以平均分成-----6份。
验证一下!看来,估计的时候,不能仅仅靠眼睛,还要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进行估计。
比较:填出的分数,哪个大一些?
师生: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少)。
追问:如果照这样继续分下去,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看来,我们班同学的推理能力特别厉害!
2.估一估:《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一些?
(1)先讨论《科学天地》的大小:你认为《科学天地》用什么分数表示?
学生回答预设 | 教师对策 |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面的二分之一。 | 你是怎么估计的 |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面的三分之一 | 你们觉得是1/2?还是1/3? |
结合课件直观感知:黑板报是2个《科学天地》那么大。
(2)《艺术园地》呢?
学生回答预设 | 教师对策 |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面的四分之一。 | 你是怎么估计的 |
艺术园地比科学天地要小 | 那用什么分数表示更合适? |
3.谈话:今天认识的分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几分之一(旗帜、五角星、巧克力)
巧克力:换个角度再观察观察,除了八分之一外,你还能联想到-----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谁啊?——分数。那你想不想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呢?介绍分数的由来。
2.梳理:回顾一下我们的研究历程,我们今天是怎么学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呢?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梳理过程:我们今天从分食物开始,先把4个苹果、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数量都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而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半个,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了,我们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数——分数,知道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然后我们利用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自己创作了一个1/2;接下来,我们创造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并且比较了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
分数王国里的知识多着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课重点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将为今后学习小数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奠定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将分物的结果脱离具体的数量,以一个抽象的分数来描述分物的操作过程、结果、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怎样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突围和生长?我借助教材分食物的情境,唤醒学生对“平均分”的原有经验,为认识分数做好认知铺垫。从2个、1瓶到半个,引导学生体会到当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以前学习的整数表示的时候,需要拓展数概念。
在此重点研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样表示。“半个”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则是这一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结果。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半个”也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并在此过程中介绍二分之一的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通过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折法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准确而清晰的表象,并为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由认识?到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是分数外延的扩展。这一环节创造几分之一的活动,抓住分数的本质开展教学,着重让学生感受 “图形不同、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内涵,从众多折的现象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在对比中建构分数的概念。接下来利用学生的作品,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这里有直观、推理、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加持,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归纳、总结,在应用中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几次执教下来发现,学生对于“怎样得到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的完整表述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在课始分苹果和矿泉水时,就要让所有学生完整表述分的过程,那么对于后续几分之一的表达可能会流畅些。比较大小这一环节的教学有些淡化,这个难点怎么突破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新闻总数:3029 今日访问量:21 本月访问量:523291 总访问量: 51750766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