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数学>教案课件>阅览文章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埭头小学 房芸)

时间:2023/10/13 9:59:41 来源:薛良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743 次

基于真实情境,经历统计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

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房芸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分段整理数据,试用统计表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3.使学生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中,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分段,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数据分段标准的合理性;

2.在分段整理的过程中追求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谈话:同学们,瞧,参加集体活动时穿着统一的班服,多亮眼呀!班服是班集体凝聚力的一种象征,也代表着一个班的班级文化,你们想拥有一件属于咱们班自己的班服吗?

提问:如果咱们班要购买班服,在购买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明确:买对衣服的尺码很重要,一般衣服的尺码和人的身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购买班服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同学们的身高信息呢

二、 自主整理,建构方法

出示:埭头中心小学四二班同学身高记录单,这项准备工作在统计中我们把叫作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提问:在这张记录表单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追问:同学们看,咱们班同学个字高矮不一,商家会不会为每个不同的身高各定做一套队服呢? 做一个尺码的,大家都穿一样大的,好不好?

继续追问:那么怎么样设计衣服的尺码,才能让商家工作起来不麻烦,同学们穿起来又比较合身呢?

视频:为了让大部分的人都能穿上合身的衣服,我们国家制定了服装尺码标准(播放视频)

明确: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的尺码标准分为男子、女子还有儿童的三项独立标准,我们应该选择儿童尺码标准。

提问:现在你知道自己该穿哪种型号的班服了吗?

引导:现在参考身高也有了,尺码也有了,接下来做什么工作?

明确:还得知道每个型号的人数,这项工作在统计中就叫作整理数据。

提问: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每个型号有多少人?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明确:当数据比较多的时候,一般我们选择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画正字时要注意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活动一:

自主整理:请用画“正”字的方式在学习单上分段整理这些队员的身高。

交流汇报。

预设1:学生按顺序划一笔写一笔;

预设2:学生先整理第一段再整理第二段;

比较你更欣赏哪位同学的做法,为什么?

再次整理。

出示统计表: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各身高段的人数情况,需要用统计表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讨论:这里的合计是怎么来的? 你认为这里的“合计”起到了什么作用?(检验)

追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吗?还缺什么?(标题和日期)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谈话: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在统计中我们把它叫作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回顾交流: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班服的问题的?经历了哪些过程?收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揭题: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就是分段整理数据。(板书:分段整理数据)

三、 运用方法,加深理解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铁路部门规定:儿童身高在120厘米以下乘火车免票,120~150厘米之间享受半价票,150以上购买全价票。

提问:如果按照我们班同学现在的身高来统计,享受免票的有多少人?需要购买半价票和全价票的各有多少人?

学生自主整理——全班汇报交流

提问:预测一下,到明年我们班购买火车票的情况会怎样?

2.加深理解

师:观察刚才这两张统计表,都是我们班同学的身高,统计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研讨,得出结论:分段标准不同,统计结果也不同。

3.优化方法

介绍:2023年1月1日起,铁路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儿童免票,年龄在6~14周岁之间的儿童,需要购买儿童票,年龄在14周岁以上的儿童就需要购买全价票。

提问:如果按年龄分段,我们班购买免票、半票、全价票的人数各是多少呢?

追问:想一想,为什么购买高铁票会由原来按身高分段变为按年龄分呢?

明确:按年龄分段更合理。

四、 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谈话:(配合相关课件)今天学习的是分段整理数据,在一年级时我们学习过按不同标准分类,二年级我们学习过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统计表,会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数据。有关统计的知识其实一直伴随着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

 

 

《分段整理数据》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着眼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进行了《数据的分段整理》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争在设计中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贴近的问题提情境:购买班服,收集的数据也是学生真实的身高数据,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段整理。但借助这一情景,学生感受到了分段的必要,并尝试分段,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在分一分、理一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式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还根据同学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正”字的统计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对比两位同学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按顺序整理的优越性,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怎么样设计衣服的尺码,才能让商家工作起来不麻烦,同学们穿起来又比较合身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统计出每个型号有多少人?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组织学生共同交流想办法,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字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针对学生的意见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括实际出发,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从情境导入到对身高分段整理之间问题太琐碎,需要精炼。

2.用“画”正字整理数据时没有比较到位,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按顺序整理的优越性。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3180 本月访问量:1376998 总访问量: 56479835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