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大溪小学 郭莹).docx
小班化专题研讨
时间:2023/6/6 9:21:51 来源:苏瑜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238 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大溪小学 郭莹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P84-85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一年级下册) ·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二年级上册) ·线段的直观认识(二年级上册) |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 ·认识角,角的度量和分类(四年级上册) ·垂线与平行线(四年级上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四年级下册)
|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教材在编排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建构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同时教材注重操作在学生认识图形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摆、折、拼、画等活动中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在辨别、比较重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轻松快速的说出之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上有角,很容易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到角。但是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意义并不相同,如:教室里课桌的角是半圆的,不是尖尖的,并不能称为数学上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起点,弱化部分经验产生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在操作中感知,继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从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学习数学上的角,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活动角、学习单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师: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老师选了两个,三角形和五角星。
师:为什么叫他三角形呢?(生答有三个角)。你能指出其中的一个角吗?
请一个同学找一个角指一指。
这个图形叫五角星,因为(生答五个角)。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一下角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教材中两个娃娃手中拿的剪纸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五角星,我把这两个图形通过实物直观地呈现出来,将学生的眼球一下子集中到了这两个图形的角上面来。在两个图形卡片上找角、指角,更形象,更具趣味性,活跃了学习氛围。
二、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找角,指角,抽象出角的样子
出示例1。
师:看,图上有两个小朋友在剪纸,桌子上有一些物品,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里,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先来纸工袋上找一找吧!谁找到了,请你上来指一指。
让学生上来指一指,学生会指一个点,带着学生的手指角,从顶点指到边。师:我们可以这样指,更规范。
师:你能像刚才这样指一指吗?再找一个同学上来指。再在钟面上来找角,指角。
师:还剩下三个物体,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剩下的角藏在哪里。
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师:在这些物体表面都能找到角,沿着角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画下来,这些图形都是角。
2.想角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认识角了吗?请把你的眼睛闭起来,让角走进你的小脑袋里去,想一下角长什么样?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上找角,并从中抽象出数学上的角,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建立起角的概念,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
3.画角
师:想好的同学张开眼睛,把你脑袋里想的角画下来吧。
呈现学生画的3个正确的角,问:这三位同学画的图形都是角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看同学们画角,小马虎也想画一画。
给出两个反例,这两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不是角?
找出角的特点,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的两边要交于一个点,介绍角的顶点和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角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老师示范画角
师:老师也想来画一个角,注意老师画的顺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开始朝
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角画好了。你看清楚老师是怎么画的了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老师画的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
师: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并写上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画角,对比了几位同学的画法,全班交流出画角的注意点,老师示范画角的顺序后,学生在第一次画角的经验上再次画角,逐步掌握正确的方画角法。
比较
出示三个角,有直角、钝角、锐角,这三个角哪里不一样?
边长短,角大小,朝向,在角里面画一个弧线表示角这么大。
生活中找角
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和角已经很熟了,你能再回到生活中来找一找,
周围哪些地方也藏着角呢?
7.做数角练习
三、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1.做一个活动角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会画角,在生活中也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很多图形中也都躲着角,你想不想试一试,亲手做一个角呢?
请两位同学展示自己做的角,比较: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将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
师:如果想把这位同学的角变大一点,应该怎么操作?变小一点呢?
请所有同学拿起手上的角一起变一变。
引导:把角的两边张开些,角就变大;把角的两边收拢些,角就变小。
【设计意图】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探究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希望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儿歌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很棒哦,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你们。
小小角,头儿尖,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有方法,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角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3.巩固提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以儿歌的形式总结,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对角的认识。练习时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二年级的学生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个层面上,难以抽象出数学上的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角的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指一指”“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环节,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角,再回到生活中找角,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眼光、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的不足:
1.语言的精准度不够。
在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程度有关活动时,教师语言表达上出
现错误。不是“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就是谁大”,而应准确的表达出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没有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时,学生没有立
即举手分享想法,于是教师就开始总结了,此时,可能是学生正在思考,正在组织语言,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总结的时间,再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出来,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语言简洁度不够
教学时教师的每一句过渡语或者引导语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备课时要充分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并做好怎样答复的准备,力使用最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把课堂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上。
新闻总数:2948 今日访问量:2280 本月访问量:528138 总访问量: 50707168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