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夯实基础,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时间:2023/4/13 9:58:04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3804 次

夯实基础,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史伟芬

重积累作为语文学习传统中的宝贵经验,绵延数千年,影响和造就了世世代代无数的读书人。从古到今,论述积累重要性的经典名句非常的多,比如荀子在《劝学篇》中写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种重积累的名言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积累更显示出重要的价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积累的语文。各版语文课标都一直强调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性,尤其是22版的新课标更是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放在六大任务群之首,可见它的重要地位。

一、认清价值定位,明确积累与梳理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标中是这样描述的“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如果从这个基础任务群中提炼出关键点,那应该是:发现汉字构字规律、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如果把六个任务群放在一座三角形的塔座上,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该是底座,是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打好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才能为其他的学习任务群提供可能和保障。它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图片1.jpgIMG_20230217_204827.png

 

 

 

 

 

 

 

明确了任务群的地位,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来操作呢?(首先我们要)

二、把握学段特点,建立积累与梳理的框架体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在各学段的内容时这样呈现的。(出示各年段学习内容)第一学段4条,第二学段3条,第三学段3条。一共10条学习内容,是一个横向的呈现,那如果我们对这些内容从三个层面进行一个纵向梳理的话,也许会研究得更透彻。

识字与写字:第一学段要求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字、基本字,写简单笔画的字;第二学段则强调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第三学段则强调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汉字结构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

规范用语用字:第一学段没有单独安排,而是渗透在学习汉语拼音,学习说普通话的过程中。第二学段要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第三学段则要开展规范用语、用字的调查、整理、分享等实践活动。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是需要逐步增强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要求也逐渐提升。

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内容是差不多的,但随着年段的升高,载体形式的内容呈逐渐复杂的趋势。比如成语的积累,三个学段都提到了,中年级要求积累成语典故。也就是说不仅要积累成语本身,还要大致了解成语的出处由来。内容上也有所增加,比如增加了积累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高段提出积累对联,因为对联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水平。从积累和梳理的要求上,三个学段都强调诵读,同时有一定的进阶要求。低:习惯养成——中:分类积累——高:分主题积累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全局意识,不能说我是低段老师就只关注低段的学习内容及目标,也应该去了解中高年段在这一任务群中所应达成的目标,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框架体,明确学段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由易到难,拾级而上的特点,更好地去落实课标精神。就像下棋一样,心中要有一个布局,再扎扎实实地下好每一步方能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领域致胜。

三、明确组织形式,设置双栖两线的情境场

在六个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内容整合的程度最低,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灵活的“双栖性”。一是以渗透的方式在所有任务群中实施。比如教材中随文编排的识字、写字、“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等内容,都是随文或者嵌入式的编排方式,可以进行即时性的梳理学习。

二是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和学习活动。如针对第二学段学生用语、用字的常见问题,可以设计“亮眼睛”和“灵耳朵”单元,开展正字、正音活动。再比如根据学段要求,三年级可以设计“我的词语宝库”单元,梳理积累新鲜感的词语;四年级可以设计“秋日妙语”单元,梳理与秋天有关的精彩句段。

设置这样双栖两线的情境场,才能做到科学有序地识写,灵动地积累梳理。

四、用好统编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单

课标是崭新的,我们的教材还是统编版,所以我们应该在任务群思想的关照下,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单,有组织地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一)单篇学习任务单

任务群的学习并不等于大单元整体教学,对于不适合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课文,就在任务群思维的关照下,结合学段要求和儿童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一体化设计学习任务,让单篇课文的教学扎实又不乏新意。

例如二下《中国美食》的教学,我们可以创设“我是小厨师”宴请宾客的生活情境,将原本“揭题导入、初读文本、随文识字、集中识写”的教学流程,转变成为成功宴请宾客而需要完成的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任务。

任务1.列出菜单(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任务2.购买食材(按照食材荤素的分类,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积累和梳理)菠菜、茄子、蘑菇(草字头) 鸡、鸭、鱼、羊肉都是肉类,关注肉字的构字特点。

任务3.学习做菜

在完成做菜的情境任务中,积累和梳理带有部首是“火”“灬””的相关汉字,了解构字规律,在识记汉字的同时感受汉字的智慧和中国的美食文化。

任务4.创新菜肴

将积累和分类整理的关于食材的名词和表示做法的动词重新组合,组成新的词语,进一步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任务5. 点评和推荐

结合“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用上ABB式的词语夸一夸评一评大家的劳动成果。

这次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优课评选中,常州市龙锦小学纵瑞怡老师获得了特等奖,她也执教的这一课,她就设计了一个向外国小朋友推荐中国美食的情境,通过三个子任务来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1中国美食我来报,任务2烹饪方法我来认,任务3特色美食我推荐。整个设计灵动新颖,是单篇学习任务设计的典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单元学习任务单

教材中人文主题明确、语文要素集中凸显的单元,例如二上的第一单元,由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组成。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和语文园地等都体现了“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以这一主题任务开展教学。

任务一:了解大自然,遇见秘密。在这个情境任务下,完成三篇课文的学习、随文识字,积累与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任务二:探究大自然,分享发现。在这个任务中,整合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中的“字词句运用”,在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尝试运用。

任务三:阅读大自然,拓宽见识。在这个任务中,将语文园地“我爱阅读”中的《企鹅寄冰》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童话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自主积累语言文字。

(三)典型活动任务单

对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的设置可以更加整合和聚焦,使之更贴合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要求。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第二学段积累与梳理的“学习内容”(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再基于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的课内外成语典故达到30个以上的学情基础,将讲述常用成语典故作为大任务,设计“成语故事小讲坛”活动任务单。分为两个子任务:“讲述成语里的老故事”和“分享成语典故的新用途”。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的成语典故的机会,引导学生为不同的成语典故分类,感受成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在尝试运用中体会成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等。

五年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将教材需要落实的了解汉字特点、汉字的历史文化和进行汉字使用情况调研等学习要求进行整合,设计“有趣的汉字”任务单,分为“研究汉字历史、研究汉字生活、研究汉字游戏”三个子任务去落实。

研究汉字历史:分类搜集资料,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帮助大家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产生、演变、影响力等);研究汉字生活馆:分类搜集资料,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帮助大家了解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学习用研究报告的学术形式介绍汉字,唤醒大家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研究汉字游戏:分类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字谜、汉字故事等资料,并创设多种有趣游戏方式,帮助大家体验汉字的趣、美、慧。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儿童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学习的同时和整本书阅读、跨学科任务群的学习有机整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王崧舟老师说“厚积而薄发,知类而通达”,我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结合任务群特点和教材特点,通过设计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学习任务单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定能尽情地自由地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正确理解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课程总目标才不会落空。

让我们一起聚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夯实语言基础,打好语文素养课堂最厚实的底色!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6804 本月访问量:1380622 总访问量: 5648345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