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水平三(五年级)
时间:2023/1/5 11:44:19 来源:吴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3208 次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水平三(五年级)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应关注如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江苏省省编《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着重突出了合作学习、分层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思想。通过多种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小篮球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体能,提高对球体的感知能以及人与球体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距离感等能力,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曲具有重要价值。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行进间运球主要包括行进间直线运球,是本水平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的技能,在掌握蓝球运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篮球运动的游我醒、竞争性和集体性,激发学生参加蓝球锻媒的兴趣,提高蓝球活动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对象为水平三,五年级的学生共计40名,本班学生男女比例相当,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现阶段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学生学习本身缺乏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但这时期的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因此,为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上的积
极性,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以游戏、竞赛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同时,教师应在组织小组性的活动时应照顾到身体素质稍差的同学。
四、本课特色
1、注重整体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球类运动是青少年普遍喜歌的体有活动,篮球更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远动之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教学中对每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实施层次化分组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由原地运球向行进间运球过度,体验不同出球部位,是本课的个亮点,再到-分组练习直线运球(慢到快)一正误对比纠错改进练习一-曲线运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以不同类型的篮球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逐渐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五、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已经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了解掌握行进间运球。
2.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有较好的运球节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自主集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手触球的正确部位。
难点:运球手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行进间运球与脚步的配合。
七、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乐于学习行进间运球,本课教与学的设计思路为:
1.师生互动,活跃情绪------增智活体,新授伏笔
2.自主学练,探究实践------学会体验,动态生成
3.合作游戏,享受乐趣------游戏牵线,过程巩固
4.体能练习,身心放松------因势利导,健康第一
以上环节注重师生技能、情感的双重体验。过程中呈现“链式活动”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品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师生思想碰撞,两者作用互为渗透、融合,情感体验加快技能掌握,技能体验提升情感层次。
七、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思考
1.导学穿插、互为渗透。在课堂中,导、学有机穿插,互为渗透,互为提升。如:自主学练部分,运球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触球部位,通过师生若干次导学互换、思维碰撞、层层递进后形成的,其间模仿、评价、动作迁移、对比分析等层层深入。课堂教学轻说教、重生练,还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又不放松对课堂效率的追求。
2.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全面发展。优化教学使部分学生能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伙伴组,教师在每个环节细微处给学生鼓励,提示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进程中体验进步的快乐。
3.更新评价理念,方法简易可行。评价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通过明确、易操作的结果性、体验性目标评价标准,便于学生自评、互评。如:学生在分组合作练习中,体验他人动作是否正确及思维的创造性。
(水平三)篮球与游戏 单元《行进间运球》教案(6-2)
教学对象: 五 年级;男生 20 人;女生 20 人;执教者: 周云帆 ;2022年10月
学 习 目 标 |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已经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了解掌握行进间运球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有较好的运球节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学生的自主集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只极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 |||||||||
内 容 设 计 | 技能动作规格: 触后上、落侧前、快跟上 体能练习: 俯卧滚球、持球仰卧起坐。 | 重点:手触球的正确部位。 | ||||||||
难点:运球手的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行进间运球与脚步的配合。 | ||||||||||
过程/ 时间 | 过程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与要求 | 运动负荷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师 生 互 动
活 跃 情 绪 8′ |
1.课堂常规。 2.原地运球。 低运球、高运球、移动运球 | 1.整队检查学生的服饰,鞋带和身带尖锐物品(集中保管)。 2.师生问好,精神饱满。 3.带领学生进行原地运球。 4.带领学生学练持球熟悉球性。 | 1.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向教师问好 2.注意力集中,听老师提示进行跑步。 3.精神饱满的进行练习,把身体各关节活动开。 | 组织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运球要抬头,要有节奏。 |
2
5 |
1 |
小
中 | |||
自 主 学 练
探 究 实 践 24′ |
1.讲解示范行进间运球
2.分组进行直线行进间运球,速度由慢到快。
3.分组尝试运球急停急起。
4.比一比谁速度快。
| 1.组织学生运球石头剪刀布游戏。 2.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手触球的部位以及落点。 3.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 4.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 5.运球时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的触球部位与原地运球的区别。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正确的动作。 7.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关注练习有困难的学生。 8.四人一组,一人练习,三人观察动作,帮助同伴纠正问题动作。
9.邀请学生展示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给予掌声和肯定。 10.小组比一比谁的动作又快又好。 11.小结评价。 | 1.看:仔细观察老师老师示范动作。 2.听: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仔细领悟动作过程。 3.尝:尝试行进间运球,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 4.遵:遵守课堂纪律,并注意练习中的安全。 5.想:想一想触球部位以及球的落点,想想老师在每个动作强调侧重点是什么。 6.帮: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7.展:勇于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所学的动作。 8.比:运用掌握的动作技能向同伴挑战,比比谁运的好。 9.评:评一评谁的动作最规范,并说出理由。 | 组织形式:同上
口诀: 触后上、落侧前、快跟上
要求: 积极参与练习,注意安全。
组织形式:同上 要求: 认真练习,懂得自我检查动作是否规范
组织形式:四人一组
要求: 积极主动互帮互助,敢于评价,按要求完成。
组织形式:同上 要求: 积极体验,大胆展示、评价同伴的动作。 |
1
1
2
1
2
2
1
2
2
1
2
1 | 1 5
6 6 6
6
3
6
6
2
6
2 | 中
中
中
中
中
高
高
中
中
中
中 | |||
合 作 游 戏
享 受 乐 趣 6′ |
1.4人1组运球接力
| 1.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3.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游戏安全。 | 1.领悟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2.相互协作,默契配合,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 组织形式:分组
要求: 遵守规则、团结协作,按要求完成游戏。 |
4 |
2-3次 |
高 | |||
体 能 练 习
身 心 放 松 2′ | 1、俯卧推球练习
2.听音乐放松。
3.交流感受。
4.下课。
| 1.带领学生放松练习(随音乐完成)。 2.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给予学生表扬。 3.师生再见,布置作业,学生收器材。 | 1.随音乐完成放松练习,积极调节身心。 2.客观进行自评互评,总结优、缺点。 3.师生再见,组长配合老师整理器材。 | 组织形式:
要求: 放松身心 心情愉悦 |
1 |
1 |
低 | |||
安全知识技能教育: 课前提示学生自我检查上课运动服装、鞋,课中强调。 | 练习密度预计 | 平均心率 | 所需场地器材:
移动音箱一台、小篮球40个 | |||||||
65%左右 | 100~120次/分 | |||||||||
课外锻炼作业: 回家后观看一场篮球比赛,了解一下篮球规则。
| 课后反思: | |||||||||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始我采用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在通过篮球的各种玩法,进一步熟悉球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地运球时比较枯燥的,技术要求对初学者比较难掌握我采用边运球,边看教师手指,并能大声说出教师所出示的手指数字,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总是低头看球运球。课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采用慢走运球、慢跑运球、中速跑运球、运球接力比赛来巩固学生技术动作、看到学生逐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看到学生们积极动脑,不服输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最真实体育课,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能在愉快中锻炼身体,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课后看着教案仔细回想起上课的情景,心中又有许多的感想,又有许多令人反思的地方。
首先,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能按照教案的设计思路完成授课内容,每个环节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数。整个教案的教材搭配比较合理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与思,同时强调安全运动的意识。
其次,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激情激昂,兴致勃勃,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积极响应老师的问题,但突破重点方面手段过于简单,若能更充实些就更好。
第三,多一些给学生思考、动手合作、自主练习的机会和时间,本课在小组竞赛和合作练习中中能积极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但总体感觉自主练习的时间太短,应尽可能把自主学习时间再放长一些。让学生投入到自我体验、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最后还有小结和讲评还要再多一些,再有针对性一些,这样就可以直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我想我要学的还有很多,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一节课给我收获颇多,他让我更加明确一堂体育课该有什么环节组成,该怎样去处理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语,又该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都需要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吸收与消化,使之尽快成为自己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新闻总数:2948 今日访问量:2581 本月访问量:528439 总访问量: 5070746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