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阅览文章

2022年溧阳市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全市)

时间:2022/6/28 15:14:57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9321 次

2022年溧阳市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2年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是一次考查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小学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测试,也是小学六年语文教与学质量的检测。通过测验的形式检测了学生六年来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考查了学生语言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阅读感悟能力以及习作表达能力,也是对我市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常规检查和调研。

一、试卷基本特点

2022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共分四大版块:基础知识(20%),语言积累与运用(20%),阅读与感悟(30%),习作与表达(30%)。试题结构相对稳定,题目容量适中,题型多样,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基本上涉及到了小学阶段的各个知识点,体现了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与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真实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六年来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反映出了我市小学六年语文教与学的质量。纵观这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依标扣本,无怪题偏题,所涉及的拼音、生字、标点、词语、修辞、句子、积累、阅读、写作等考点,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积累与运用版块中考查的都是名家经典,大部分就是课文中的原句,即使有拓展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都是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2.紧密联系生活,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既立足课内,又适当关注课外,除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注重设计了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试题。如综合改错结合当下最盛行的“后备箱集市”来出题,积累与运用中结合神舟14号飞船的发射情境来考查成语的积累,既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又注重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强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重视对文章内容与表达两方面的考查

本次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把握,既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又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如第16题要求从感受和写法两方面写批注,第17题分析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第19题说说结尾的好处,第22题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作用,这些题型从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

4.习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

本次习作命题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展开,不做过多的限制,开放性比较明显,主要是写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只要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积累,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鼓励考生自由地表达。

二、试卷具体分析

(一) 各类题目的得分情况

题型

分值

平均得分

得分率(%)

标准差

单选1

2

1.79

89.5

0.61

单选2

2

1.74

87.2

0.67

单选3

2

1.8

90.1

0.6

单选4

2

1.3

64.8

0.96

单选5

2

1.88

94.1

0.47

单选6

2

1.26

63.1

0.97

单选7

2

1.09

54.6

1

单选8

2

1.79

89.3

0.62

单选20

2

1.87

93.4

0.5

9.综合改错

4

2.57

64.3

1.09

10.填写诗句

4

3.68

92

0.63

11.课文填空

5

4.46

89.2

0.96

12.课文填空

4

3.7

92.5

0.72

13.课文填空

4

3.47

86.8

0.92

14.情境填空

3

1.93

64.3

0.73

15.理解词语

2

1.5

75

0.53

16.做批注

4

1.89

47.3

1.21

17.简答题

4

1.75

43.8

0.95

18.理解句子含义

2

1.15

57.5

0.78

19.体会结尾的好处

2

1.41

70.5

0.65

21.概括短文内容

3

2.17

72.3

0.82

22.体会表达的好处

2

1.09

54.5

0.63

23.短文内容填空

4

2.95

73.8

1.24

24.体会人物形象

2

1.51

75.5

0.72

25.简答题

3

2.23

74.3

0.86

26.作文

30

24.24

80.8

2.94

(二)各类题型成效分析 

1. 基础知识

第9题综合改错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效果好的表现及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语境中的错误,可见学生基本能正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较好。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1.能找到错误,但没能正确改正,如有部分学生把“精彩”一词去掉,这样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也有学生想到要改成“精致”,但“致”写成了错别字“至”;2.关联词语要么找不出来,要么找出来了却改错了。

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建议:1.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改错的训练,要把修改病句的训练,放入具体语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改错能力;2.平时训练学生修改病句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改,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3.平时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口语来表达。

2.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

本次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古诗、俗语、名家经典课文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紧扣文本,适度拓展,同时又能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考查,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效果好的表现及原因:学生古诗词、课文默写状况良好,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原句,得满分的学生较多,说明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夯实。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10题补充诗句中错字较多:“中庭地白树栖鸦”的“栖””多加一横;“脉脉不得语”中“脉脉”错误较多。主要原因是默写不够熟练,对于容易错的字没有反复训练,或者没有理解字词的意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会默写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年级学过的诗句有遗忘。

第11题课文背诵主要错误在:1.“我们如果有缺点”写成了“如果我们有缺点”,“你说的办法”写成了“只要你说的办法”,“的”写成了“得”。主要原因是背诵时对典型错误没有及时强调纠正,“的”“得”“地”用法没有掌握;2.听取对自己有益的劝告或批评,有学生写成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有少部分学生把提示语看成前面的,结果填错了横线,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劝告和批评”是答题的关键,读题没有读完整,没有留心题目中的“;”。

第12题“络”“踏”“乾坤”这些字的错误率较高,还有部分学生将郑燮与于谦的诗混淆,主要原因是背诵默写不够熟练;最后一题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像这样表达志向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再写一句”要么写的是上面出现过的诗句,要么写的是写景、叙事的诗句。

第13题“专心致志”的“致志”写反了;“惟奕秋之为听”中“惟”与“为”或是写反,或是写错;“鸿鹄”不会写;《两小儿辩日》中不少同学将“观点”和“论据”搞反。主要原因还是默写不熟练,加上不理解这些字词句的意思,纯属是死记硬背。

第14题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成语,心情高兴激动的成语得分率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到底要填写哪一方面的成语,尤其是“成功发射”应描写场面,部分同学写“举世闻名”等;另外就是错别字较多:“兴高采烈”的“采”写成“彩”,“欣喜若狂”的“欣”写成“心”,“众志成城”的“成城”写反了。

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建议:1.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平时的默写训练中,教师应及时反馈默写结果,对于古诗和课文中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要引导学生理解后识记。2. 教学诗句、俗语、成语时应结合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性的记忆,并能够学会运用,切忌死记硬背。3.平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的方法,如圈画关键要求,能够根据关键字词提取答题信息。4.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 阅读与感悟部分

阅读理解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本次考查安排了两篇阅读,一篇课内阅读,一篇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尽量体现体裁的不一样,试题难易适中。

阅读一

效果好的表现及原因:总的说来,涉及到“写了什么”这一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明显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大致写出词语的本义,大致能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能领会文章的中心: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无奈和感慨,能紧扣中心来答题。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总的说来,涉及到“怎么写的”这一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明显较低。第15题在解释词语时,表达不全面,只写出了本义,没有写出在文中的意思。例如“头涔涔而泪潸潸”只能理解到流汗、流泪,“伶伶俐俐”只能理解到动作敏捷;还有部分学生对于“头涔涔”理解有误,写成了“头疼”“低头”等。第16题从感受和写法两方面赏析句子,很多学生把感受与写法混淆,分不清两者答题的要点;在判断写法时,相当多的学生反问与设问分不清,也完全不知道连续追问、设问的好处;第17题有很多学生不是回答的写法,而是在叙述中心,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到位,对融情于日常的生活场景这种写法概括不出来。第18题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时,部分学生脱离了文本,未能紧扣文本谈感悟。第19题在分析结尾的好处时,回答不完整,部分学生不知道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建议:1.注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2.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充分利用教材,精读课文教学,从“精读课文”中,学习阅读方法。3.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怎么写的,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巩固。

阅读二

效果好的表现及原因: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能说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正确判断出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能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品质、读懂人物的内心,对人物的评价也基本正确。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21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部分学生分不清文中的人物线索,不能把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联系起来概括,回答不全面或者不够精炼。第22题判断人物描写方法不全面,大部分学生只写出了一种,还有部分学生把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混淆。第23题没有分清文中人物,许多学生没有仔细阅读文本,不能抓住关键句来回答。第24题有部分学生回答的不是母亲的品质,而是心理。第25题部分学生答题时选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没有点出文章的主旨,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

今后教学平时中采取的措施建议:1.在教学中,教师要交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日常教学中要明确各种人物描写方法,能准确判断理解并记住他们的作用;答题要规范,并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3.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4.指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还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关注人物的身份。

4. 习作与表达部分 

这次习作是命题作文,题目为“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要求写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一个好习惯,比如:阅读、早起、运动、独立思考、认真作业……可选择的范围很广,学生有话可说,能抒发出真情实感。

效果好的表现及原因:1.学生大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整体字数控制合理。2.整体看来,学生对文章结构把握较为清晰,能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分段合理。3.基本能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晰。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1.审题不严谨,习作题目是习惯,内容却是感恩、让座、勇敢、乐于助人等。2.重点内容描写不够,该题重点应在“养成”,而许多学生写的是因为某件事而有了一个好习惯,或通篇连“习惯”一词都未出现;3.缺少具体、细腻、有感染力的描写,过于平铺直叙;4.书写整体水平不高,涂改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

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建议:1.加强审题的训练,从习作要求中读出关键,在下笔前先弄清“写什么”的问题,避免偏题。2.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指导学习谋篇布局的能力,关注作文的条理与主次。3.关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给学生创造更多生动的习作素材,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写真实的事情,写出真情实感。4.关注学生的语言技巧训练,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刻画,学习怎样组织一段文字,使表达更生动具体。5.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迁移和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三、教学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管是字词、短语,还是句子、语段,都要领着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默写,引导学生分阶段、分单元、分内容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做到温故知新。

2.习惯与方法的培养要并重。第一、长期性目标重在习惯培养。如:写字教学、朗读教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课外阅读,读题答题等方面,教师要在习惯养成上下功夫。第二、能力性目标重在方法培养。如,阅读教学中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大意、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作品人物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表达方法等,教师要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搭设台阶,做到重方法,重训练,重迁移,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与形成阅读能力。

3.用好用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要找准抓手,也就是要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段意要教给常见的方法,且要实例反复训练;领悟作品的表达方法也要利用教材典型的例子训练,还要通过典型的课外阅读短文加以巩固训练;各类文体的短文阅读都要选用典型例文训练(叙事性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怎样阅读 ),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各类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教材后面的练习题,要重视训练,这些考查都是重点,都是体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训练题型,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为此,要以教材为载体,要加强教材中的训练点研究,平时一定要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教好教材。

4.平时教学中,重视读和写的关系,注意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文章的意思,而且要结合课文内容,讲一点“写”的知识,还要有机渗透小练笔,指导学生要围绕中心来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树立大语文观。在教学中,多关注语言和运用相结合,语言积累和语文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和交际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真正使学生夯实语言文字的功底,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4 今日访问量:27618 本月访问量:948747 总访问量: 5605158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