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体育>课程改革>阅览文章

《身体认知论视野下的运动学习实践》学习摘要

时间:2022/1/6 8:59:15 来源:吴健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4003 次

身体认知论视野下的运动学习实践》学习摘要

 吴  健    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新学期,关注了学校小学一年级的学期计划和学习单元计划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最近学习有关“身体认知”的相关知识。“身体认知”的学习,对幼小衔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身体认知,其更重视作为学习者的孩子本身,即重视学习者,“身体是我,即人,是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没有人的身体,整个宇宙都失去意义”。身体认知论对运动学习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人作为身体运动的存在,运动学习实践亦需从身体出发。今天,把《身体认知论视野下的运动学习实践》一些学习摘要大家一起学习。

一、关于身体认知

“运动学习是对身体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运动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人体运动或身体练习为基要手段,运动学习中身体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运动学习的载体,“我”与运动同在。因主体与客体同时存在于“我”中,运动学习者必须从“我”出发,充分发挥身体的认知主体性,才能使运动员认识自己,真正认知运动项目本质,全面发展运动中的“我”,从而认识和把握世界整体。

1.身体认知论的内涵

身体认知论的身体观主要包括: 本体性的身体与关系性的身体观两大方面。一方面,从个体的身体来看,包括实体化的身体本体,生理与心理统一的身体,即人的自然属性;关系化的身体本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化身体,即人的社会属性。另一方面,从“类”的身体来看,包括人类的身体权利、社会制度、文化规则、历史进程等以及诸身体因素间的社会关系。

1.1强调身体的认知主体性

身体是认知的身体,认知是身体主体的认知。身体认知论强调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我”开始的,即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凭“体认”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才能使“我”与世界融为一体。人在体育运动中,身体不单是认知的客体,更是运动认知的主体,主客体共存便是身体运动的本质属性。以身体练习或身体运动方式存在的身体认知亦是“我”掌握运动技能以及与世界相融的途径。

作为认知主体的身体,其认知水平的高低是引起动作技能或运动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

1.2 强调身体的认知整体性

身体是整体的身体,认知是身体整体的认知。换言之,不单人的身体结构具有整体性,人的身体认知功能亦具有整体性。

身体认知论主张在运动实践中,不管是感觉、知觉、思维或智能等,都是植根于人的身体之中,身体认知论强调的是人认知的整体性。运动学习实践中,只有充分重视“身体触觉”“思维触觉”与 “灵魂触觉”的身体认知整体性作用,充分发挥身体认知与运动实践的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与训练。

1.3 身心合一的身体认知场域联系性

人的认知过程本是物质、信息、能量相互联系与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身体的主客体相融度与身心合一契合度更完善,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便愈高。另外,作为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感觉存于身体之中,运动感觉的体验须借助于身体的动力,运动感觉的意向就是身体的意向。不管是感觉还是身体的意向,一旦意向行为产生,身体及体外的诸多信息或能量就会统一向对象一起,作用于身体感觉,形成身体运动感觉外化。

二、构建身体认知与运动学习的融合模式

身体认知由近及远可归纳为三种方式,即“身体的触感—身体的外展—身体的虚拟”。第一层“身体的触感”,本文认为就是运动实践中身体本身具有的作为认知器物载体的功能性感知能力,运动学习过程中,身体的运动本体感觉以及建立在本体感觉之上的各种身体运动认知能力,如球感、水感、距离感、跑步节奏感等。第二层“身体的外展”,即“对象化”,可理解为身体的对象化,在教学与训练中,要注重培养的身体创造力或审美力,如特色技术动作、动作难度、动作艺术感、个人动作风格等。第三层“身体的虚拟”,即“天人合一”的“遥远的相似性”,即“我”与世界的联系性,或“我”的超越,抑或“我”与世界相融。运动学习实践中,要重视培养身体修养或德行境界,如运动智慧、自律能力、感恩奉献、运动人生境界等。

运动学习过程即是对身体的认识过程,也是对世界的认识过程。运动学习的特殊性在于,“身体一方面作为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身体又构成了运动员或学生个体世界的全部”。

三、身体认知与运动学习融合的实践路径

1.“身体的触觉”———运动本体感觉的培养

在运动学习实践中,本体感觉是最重要的“身体的触觉”之一。运动学习中,只有通过提高身体的本体感觉功能,能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建立巩固的动作动力定型。另外,良好的本体感觉能增强运动员身体核心的稳定性,而核心稳定性又是动作技术的基础。

 “身体的触觉”———运动本体感觉关键作用的发挥。

“运动能力是‘体能与技术的统一体’,因而,训练工作必须‘专项化’”。因此,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应从身体认知出发、结合运动项目专项本质特点、思考怎样发展不同项目与运动员个体的本体感觉,使专项技术与身体融为一体。

身体认知论启迪我们,将运动本体感觉可视为 “身体的触觉”,换言之,即为身心共同配合产生意识,通过身体意识的引导,刺激与控制本体感受器,信息指令通过神经回路,作用于神经—肌肉单位,产生动作形态与功能,融入内心的指引、运动单位的收缩与身体表现而出的应答保持一致性。如学习铅球时,为培养手指的拨指用力感觉,可以有意让学生拿球玩,手不离球的连续拨动,用心感受手指与球的接触用力等等。

可见,在运动实践领域,“身体的触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身体认知的底座,身体整体的知觉与思维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完美的球感、水感、距离感、跑步节奏感等都是“身体的触觉”在运动中的体现。因此,运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练习手段与运动本体感觉的结合。

2.“身体的外展”———身体创造力与审美的培养

在运动学习实践中,不能忽视培养身体的创造力或审美。身体认知论强调,身体在认知世界中具有整体性,运动学习本是“以身体知觉为起点和媒介的学习方式使教学中的人凭借其身体处于主体地位,获得以身体知觉发展为基础的全面发展”。

内隐学习是指运动员个体“所拥有的特殊知识,依赖于个体的不同体验、直觉和洞察力,亦可称为无形技术知识”。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是一种较少或几乎不使用工作记忆,无意识地获得有关动作技能的某些相关知识规则,并自动对其进行加工和掌握的学习方法”。运动技能内隐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动性、强健性和抗干扰性等特征”。综上可知,内隐学习本是指身体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认知经验,并以此改变其后续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中极少有意识参与,其“不知不觉的”的无意识性以及对复杂性的运动动作的“敏感性学习”。

首先,发挥身体认知功能,创新内隐学习模式。运动技能提高过程本是潜移默化的复杂学习过程。在教学与训练中应革新那些单调与枯燥的方式,教学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或训练的兴趣与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悟性。对学生或运动员某一技能的训练,应该让运动员或学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习练,采用大量的情景学习引入训练课堂中。学习或训练目标上: 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培养运动员或学生在学、练好运动专项的同时,对其对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比如养成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人文方面的兴趣与目标。

其次,改良教学与训练方法,挖掘学与练的主动性。运动学习的过程是运动员或学生与教练或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双方是构成学习与训练的共同体,充分调动双方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教学与训练中的核心因素。教练或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指导以及释疑解惑等。另外,还应把握运动中适宜的运动负荷量与强度,只有身体适宜或健康的状态,其美妙的灵感、洞察、觉悟、创造力等方能孕育。

再次,结合身心发展要求,滋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与训练实践中,不同的认知个体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教练或教师要尊重运动员或学生的个性,尊重是生命健康成长的前提。创新意识上,增强对运动员或学生悟性培养的意识。教学与训练并非仅限于将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真善美的传承,比如道德、能力、责任、情感等整体的养成。运动学习过程中教练或教师必须帮助运动员或学生把掌握的运动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素养,更要在教学或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悟性。在运动学习实践中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便创造力或审美的开发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与训练环境中。

另外,身体认知论启迪我们,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应该让练习者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与状态,用多种方式将运动员或学生置身于大量的体育情景学习中,并进行反复练习。从而通过运动认识身体,优化和创新动作,形成美感的身体与运动。体育运动独特的美,是通过身体的美展现运动的美,从而展现世界的美。因此,身体认知的“身体的外展”是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创造力与审美的展示来实现。

3.“身体的虚拟”———注重“身心合一”的身体认知场联系性

“身体的虚拟”,即运动学习中身体认知场的联系性与“身心合一”。实际上就是运动学习应“以身体知觉为起点的教学首先强调学生身体知觉的基础性,让学生保持与世界的原初性关系”。运动员或学生通过身体知觉认知世界,运动学习的起点应是其 “我”与“它”的关系。运动学习过程中,身体是其视、听、做、想的通道,而非外界信息单一的接收与反应的机器。运动员或学生通过身体知觉来建构身体意象与运动图式,要求教练或教师进行“诗意般”的教学或训练,即从身体知觉出发,结合动作与语言,结合认知场域,联系性地的形成身体对世界的整体体验。

身体认知论,注重身体的个性特点,要充分发挥运动员或学生运动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身体认知的整体性与联系性。训练场或体育课上,训与练或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以及运动学习自然环境或场域等的关系,都是影响身体创造力的关键因素。运动学习初期,动作技术的粗糙是因身心尚未统一,身体不听从主体意志的现象实际上是“心”与“身”间尚未形成统一,运动技能的习得则是“心”与“身”之统一。可见,运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身心合一的过程。

因此,在运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认知基于身体,根植于情境。认知、身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或教练要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要熟悉与了解运动员或学生个体特性,充分发挥个体的认知个性,不断习练,用心滋养; 第二,营造平等、自由友好、有序的学习训练环境,形成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训练氛围,形成求真务实与省思精进结合的良好学习与训练场域; 第三,创造适宜的运动学习或训练场域,使学习与训练过程不但有健康体格的锤炼,更有精神灵魂的洗礼与境界情怀的熏陶,促进运动员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鉴于上,身体认知论指引我们,“身体的虚拟”的追求,即运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追求与体悟“身心合一”,诚如“运动使身体与世界有了接触,并通过身体知觉探究、传递、变换、预见等活动,使身体在与世界、他人、自我的际遇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和再构成”。

四、结语

人是宇宙万物之灵,认知世界,从认知人本身开始。身体是整体的身体,认知是身体整体的认知。身体认知论主张在运动实践中,不管是运动感觉、知觉、思维或智能等,都植根于人的身体之中,而身体又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即身体与自然、社会、制度、文化等同生共存。身体即“我”,身体认知论强调的是人认知的主体性、整体性与联系性。运动学习实践中,只有充分重视“身体的触觉”“身体的外展”与“身体的虚拟”的身体认知作用,让身体认知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与训练,也才是让体育回归真善美的教育之根本。身体认知与运动学习融合,以身体为主体的整体的联系的认知方式,完善自我,创新世界,这就是“我”在运动学习中“身心合一”的真谛。

 

 

原文作者:殷治国,王 林,范运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第44卷)第三期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3880 本月访问量:1377698 总访问量: 56480535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