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1/12/15 9:42:12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7192 次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溧阳市燕湖小学  季姗姗

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1941年叶老在《论中国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主题。阅读从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了,这使得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做了量化要求,并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价值,并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落实。

关于整本书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等问题,在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些初步的结论,很多研究者以就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行了理论探究,认为整本书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读书的习惯,关于小学生应该阅读的整本书,其选择标准也有基本共识,即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高质量的读物。具体数据的选择可以参照比较权威的国际和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奖的获奖作品,图书类型,兼顾文学类和科学普及类,根据各学段学生实际情况考虑书籍的字词量和主题抽象程度等。

尽管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整本书阅读”也似乎成为媒体上的一个热点词语,但并非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研究调查中,我们就发现关于“整本书阅读”存在以下情况:

1.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真本书阅读的价值,教师在阅读教材中还是过分的依赖语文教材,有的教师甚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连教材中阅读文章的顺序都不会调整一下,侧重于单篇,单张的教学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化。

2.整本书阅读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也比较少。

3.小学生的阅读面窄,阅读量比较小,阅读能力低下,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定位和指导方式,做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其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寻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而,教师应把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课堂,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导读课、交流课、分享课三种课型。这早已众所周知。为了让这三种课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更为有力的作用,还需要找准方向,研制与教材匹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遵循文体学习轨道。

一、体现年段特征

生处于不同的年段,应该怎样去读整本的书,读多少整本书的书,读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明确。其实,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一学段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则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则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9]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年段目标为方向,会让师生的阅读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二、关联课文开始

班级授课制下,统编教材推行下,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如果与教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必将更加有利于年段目标的达成。从阅读内容的量上来讲,低年段不少于5万字,而高年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年段特征差异明显。事实上,整本书阅读内容的量,好把握。但每个年段,阅读哪些书,阅读哪些文体的书,其实更为关键。

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其实统编版教材已经提供了思路。

统编版教材一年级有“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第一册有儿歌《小兔子乖乖》、儿歌《剪窗花》、故事《小鸟念书》、童话《小松树找花生》、童话《拔萝卜》、问答诗《谁会飞》、童话《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二年级有“我爱阅读”栏目,第三册有童话《企鹅寄冰》、《十二月花名歌》、革命故事《王二小》、散文《画家乡》、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历史故事《鲁班造锯》、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童话《称赞》。

一二年级除了这两个栏目外,还有一个栏目,那就是“快乐读书吧”,第一册有《读书真快乐》,第二册有《读读童谣和儿歌》,第三册有《读读童话故事》(推荐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第四册有《读读儿童故事》(推荐《神笔马良》《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愿望的实现》)。这个栏目,都是安排在每一册的语文园地一后。

三年级也有这个栏目,第五册有《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推荐《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

三年级则又有了新的栏目,就是配合课文的“资料袋”,例如第五册《花的学校》,课后就配了这样一个资料袋:泰戈尔,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张秋生)课后配了“阅读链接”,链接了汪曾祺《自报家门》中的一个段落。《秋天的雨》(陶金鸿)课后配了“阅读链接”,链接了德国乌纳·雅各布的《迁徙的季节》的五个段落。《大自然的声音》链接的是叶圣陶的《瀑布》。

从以上的梳理来看,不难发现,低年段的整本书阅读,侧重于童话、故事、儿歌、童谣、绘本等。中年段,则侧重于散文诗、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等。而到了高年段,应该侧重于散文、小说、科普、历史、传记等。

温儒敏教授多次提到,统编教材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想了许多办法,小学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中高年级几乎每单元都以后课外阅读的链接。初中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会说呢过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浏览、读不同文体等等。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其实,统编教材,已经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课文教学进行了融合,某种意义上说,用好统编教材,能够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课文教学产生巨大的合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提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联接运用。

三、强调分类阅读

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整本书阅读,都应该重视文体意识的养成。绝对不能,不管哪种问题,都用一样的阅读思路、方法。不同类型的书籍,其阅读方法不尽相同,整本书阅读,需要针对性的指导。

分类阅读,“有利于关注文体特征和阅读策略,让阅读指导更加科学”;“有利于关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让阅读指导更加全面”;“有利于关注年龄特点和阅读特点,让阅读指导更加有序”。[10]

分类阅读,就要有富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1)童话阅读,重点是讲述和理读。

低中年段,有很多童话故事,童话教学的重点是讲述。童话是用来讲的,让学生讲述,一定会让孩子受益匪浅。要学会讲述,就得学会梳理,并把梳理所得,画出来。有时候,我们把主人公的地点画成线路图,有时候,我们把主人公的行为化成线路图,等等。当学生看着这些线路图,就能够把故事讲出来。

除了讲述,阅读童话故事,还得学会理读。整本书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如果去整理一番,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信息,这对于读懂整本书起着提纲挈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动物小说阅读,重点在回读和互文。

所谓回读,就是读完后,再回过去想一想。这种方法,可以放在阅读一本书的重要章节处,可以是故事开头处、故事转折处、故事结尾处,等等。放在故事开头处,能够让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感知,放在故事转折出,有利于学生摸清故事结构,放在故事结尾处,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故事主要任务、事件看得更清楚。张祖庆老师在《灵犬莱西》中,在学习小说开篇时,就运用了这样的回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故事的背景。

互文法,就是指把某本书与其它文章、书籍、电影(片段)、视频等融为一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本书。尤其是当电影片段、视频等成为了阅读整本书的资源,那么教学就会更加吸引学生。张祖庆老师在《灵犬莱西》一课中,将电影片段与小说片段相互交融,或让人产生强烈的体验,或引发人无限的想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诗歌阅读,重点在朗读和图像化。

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朗读向学生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通过倾听,更加容易理解。诗歌的阅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聆听朗读,自我感悟,朗读表现,再次聆听,深入感悟,再次朗读,如此循环往复,就是最好的诗歌阅读策略。

图像化,其实是配合朗读的。学生阅读诗歌,要学习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产生共鸣,在头脑中建立故事场景、人物形象,通过心中画面建构来理解文本,促进朗读。

当然, 童话、侦探小说、动物小说,只是三类文体,还有散文、诗歌等等,每一种文体的阅读,都有其独特的策略,当然,还有一些共性的做法。

温儒敏认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书的方法”。

(四)提高阅读兴趣

开展整本书阅读,要培养儿童持久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最为要紧的是建立一种基于儿童立场的制度。这种制度,不是逼着学生阅读,而是唤醒阅读动机,鼓舞阅读行为,激励阅读成果。

1.阅读小打卡制

课标规定,小学课外阅读总量是145万,其中1-2年级学生阅读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学生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不少于100万字。课标中,要求高年段学生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果按这种速度,那么,100万字,平均每天默读4.6分钟就行了。当然,这是“底线要求”,我们要加大阅读总量,就要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并设法督促。为此,可以运用“小打卡”小程序。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小打卡程序中来,每天发送五分钟左右的朗读录音或者视频,同时上传所读的几页书。

这样的音视频分享,家长和学生非常感兴趣。

2.阅读排行榜制

习惯与兴趣,需要有趣的激励。线上、线下的阅读排行榜制,就非常有趣。

为了进一步养成习惯,激发兴趣,可以给小打卡周排行榜的前十名,奖励一张书签,书签内容可以是中国、世界名牌大学,可以是国内外著名的城市或者景点。这些内容,或催生理想,或培养情怀。集满十张书签后,就可以获得一本图书,书的扉页上会有老师专门为获奖者写的一句话,并有老师签字、印章。书签虽小,但内涵丰富,书籍也能买到,但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如此,会让阅读旅程充满追寻卓越的内涵。

这是线上排行榜,还有一种线下排行榜——学生整本书阅读排行榜。

操作比较简单,横轴线上是学生姓名,竖轴线上是书名,标上1、2、3、4……一直到30。学生读完一本,就在自己名字上方写上书名,而老师,根据书籍字数,确定读完每本书的阅读积分。因为,阅读评价,不是简单的本数,还有阅读量的考虑。排行前十的学生,以及与上学期相比阅读量明显增加的学生,就把他们定为班级“阅读之星”。

这样的排行榜,综合阅读本数和积分,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3.社交台分享制

樊登读书会,定期分享阅读感悟,他让读者听众,用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就了解到一本书的精髓,以及阅读方式,很好地激发了阅读那本书的兴趣。

处于自媒体时代的我们,完全可以定期让学生录制五分钟左右的阅读推荐,这五分钟,可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本书的推荐,也可以是两三人合作。

微信号,可每天推送五分钟的阅读分享。当然,这样的分享,也可以放在语文课前五分钟。

这样的分享,就好像不断地将美食呈现在大家眼前,天天这样,美食各不相同,总会激起人的好奇和兴趣的。

这样的一个小制度,会产生很大的效应,越坚持,越欢喜。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统编语文教科书已经设计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和提示,我们需要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34838 本月访问量:155044 总访问量: 56711218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