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立足教材、要素引路,扎实语文教学的根

时间:2021/12/6 9:26:19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781 次

立足教材、要素引路,扎实语文教学的根

溧阳市文化小学 史金花

最新的“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改变了以往的编写方式,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基础上,将“语文学科素养”分解成一个个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并有机融合在教材中。因而,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了解编者意图,充分解读教材,并把“语文要素”有机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落地?需要我们教者在实践中探索、反思和优化。

一、厘清语文要素概念

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就要深入体味语文要素的内涵,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理解和明确:一是从语文教育的大概念下,明确语文要素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需形成的必要语文能力、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和要学会的学习方法;二是从语文教学的细节中,明确语文要素是语文教材中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书中所包含的语文能力,是品悟思辦赏中所包含的学习方法。

二、明确语文要素呈现方式

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导引、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之中。

1、单元导读点明语文要素。单元导读的文字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部分是单元引导语,另-部分是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引导语是指编者特意编排的,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即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语言比较简洁、明晰。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引导语--“寓言 是生活的- -面镜子”,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包含着诸多内容:一是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寓言故事,二是文章的体裁是寓言,三是寓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单元导读的下半部分是单元教学目标,即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单元导读提出两个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其中,第一句话是阅读要求,即要让学生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第二句是习作的要求。

2、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指导。编者这些要素分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例如,在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文课后就有这样一道题目:“ 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道课后练习,明晰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课文的阅读中认识逗号、句号。这也就是这节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有了课后习题的提示,教师自然会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由此可见,透过课后练习题,教师能够准确地找到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即教师所要传授的语文知识,学生所需提升的语文能力。与此同时,课后习题也为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预案设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让教学不再迷失方向。

3、语文园地梳理总结语文要素,进一步提炼相关方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习作进行实践运用语文要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除了每个单元包括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以及相关语文要素外,还包括相应的习作练习。结合每个单元主题以及语文要素,教材的单元习作要素也不同,比如:统编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其语文要素是培养学生一边阅读本文一边发挥想象力、联想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与其相对应的习作要素是:向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并说明推荐的理由;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将事情阐述清楚的”,习作要素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事情写清楚”。

三、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1、深入解读教材,精准把握目标

解读教材,把握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前提,特别要关注目标的两个特性:层递性和整组性。

关注目标的层递性。

这儿有一张统编教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训练要求的图谱,通过这张图谱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看出目标呈一种螺旋式的递进。三年级的概括它是借助关键语段概括段话的大意,就是我们说的中心句。四年级开始有篇章的概括,就涉及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到了四下的时候我们要概括人物和主要事件,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训练目标点九非常清楚。还要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芦花鞋》、《小英雄雨来》等都有训练概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五年级就成了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到下册还有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如《西门豹治邺》这个单元它就是在概括提炼。六年级的要求就更高一点, 借助相关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这都是在概括能力训练方面的要求。每个年段有年段的一个目标,所以任何某些能力或者某一素养发展它都是有阶梯式递进的。

关注目标的整组性。

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需要建立单元整组意识,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并且应逐步推进。我们要关注目标单元的整组形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训练,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完成的,每篇文章都可能涉及到,那每篇文章就都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目标要求来进行训练。

以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为例,这篇课文是第八单元的,它的单元导语上的要求就是根据要求处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那么这个单元导语,针对冰心的这篇《忆读书》,可以设计以下四次梳理。第一次是梳理人物,走进冰心,去了解冰心是谁,她有哪些作品,包括人们对她的评价,来完成一个人物卡。第二次梳理冰心读过的书单,这个右边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就是课堂学习单,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读的课文,根据课文介绍她的书单,读过哪些书,然后再借助书单说说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这种梳理就是我们用学习单的方式。第三次梳理是什么?冰心在读这么多书当中,她的最爱。孩子们去梳理这个就是对课文的细读,去梳理她最喜欢读的是哪本。当然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根据你对这个冰心读书的理解而来。有可能是她读的第一部书,因为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的;有的可能说她喜欢的是反复读的《红楼梦》。当然你只要有自己的理由。这个时候的梳理,就自己整理出自己对这个读书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是第三次处理。那么第四次梳理的就是冰心的读书方法。我们比较,冰心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跳读法,有反复地重读,包括还有猜读等等,还有好多种读书方法.那么我们把冰心读书的方法梳理出来,然后交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这样整个课文的教学板块我们是真奔这个单元语文要素来展开。几进几出,体现了目标的整组性。

2、遵循学习规律,精益引导实践

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学生生动的语文实践。没有了实践,语文要素就只是抽象的语文知识,不会转化为活的知识,更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谈不上语文素养。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要能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言语实践中经历学习。当学生出现“愤”“悱”状态时,教师应伸出援手,做出适当引导。力争一课一得,不能贪多求快,让训练扎扎实实,学生语文素养才能稳步提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其中《古诗三首》后面教材安排了“活动提示”,要求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风俗。由于这是一项实践活动,因此要有准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理资料,否则,语文要素的指向就会落空。教师可以学习了三首古诗后,制作表格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习俗、历史处处,相关故事等,然后填写表格,再在课堂上以学生各自喜爱的方式汇报交流。

这样的教学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有计划、分步骤地去完成,表面上学生是在填写表格,实质上是教师引领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史,丰富文化涵养。语文课堂从封闭的变成开放的,学生成了学习的自我。表格的设计和安排培养了学生阅读、收集、整理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要素有效落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让语文要素落地是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师要直面教材、深入教材,关注目标,把“语文要素”落实在教材解读中,预设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上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效引导学生实践,让“语文要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能力的指向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语文教学的“根”扎得更深。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39995 本月访问量:160201 总访问量: 56716375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