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地理>复习研究>阅览文章

2021溧阳市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时间:2021/11/24 9:51:47 来源:贺丹君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4572 次

2021溧阳市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省溧中 张林林

一、成绩分析

本卷满分100分,最高分94.5分,最低分18分,全市平均分38.74,常州市平陵高级中学31.46;埭头中学37.78;戴埠高级中学30.30;江苏省溧阳中学46.18;溧阳市光华中学42.28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38.40;溧阳市竹箦中学32.58。省中全校平均分46.1,文强班54.6分,理强班59分,普通文科班42,物政地44.8,物化地46,物生地46

本次考试区分度不大,各班型间、相同班型间区分度均不明显

二、试卷整体概况

(一)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单选题和综合题,单选题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综合题3大题共54分,分值分别为2420分,2514分,2620分。

(二)试卷考察内容

本卷考试范围是地图、等高线及选择性必修一的第1-3章,重点考察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各知识点考察较均匀,包括地球的运动、等高线的判读及应用、热力环流、天气系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貌、气候类型等,综合性较强。

(三)学生答题情况

以省中高二12班(原始平均分46分)为例

单选题:1-3题题目较容易,考察地球运动的方向、速度以及半球的划分,学生正确率较高(80%以上),但仍有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

4-5题正确率不高(50%),虽然考察知识点较容易,但学生未理解纪念碑结构,生活经验不足,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能掌握赤道地区永远昼夜平分这一知识点,太阳方位仍判读错误。

6-7题错误率极高,学生未充分理解正午这一概念,应为当地地方时12:00,而题目当中12:00为北京时间,另外学生想当然的认为图中北京12:00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应该根据北京时间11:0014:40的太阳高度一致,推算出北京时间12:50为当地正午,根据时差计算出经度,再根据太阳高度估算出纬度。第7题学生忽略了题干中的冬至日这一线索。

8-9考察等高线的判读及应用,题目相对简单,但答题情况不好,计算出高差范围为(250,350),在范围内选择最大的数值,但是350不能选。第9题错误率较高,选A 的学生较多,学生缺乏常识,认为谷地利于防守,未看图观察地形,另有同学将图例看错,将关城看成敌楼,选择了B选项山脊。

10-11题考察岩石的类型,气候。第10题未充分理解岩石的成因,未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沉积”、“石油”这些关键词,选择了喷出岩。第11题正确率仅2%,学生未结合当地所处热带这一特征,认为1月份气温低,实际上全年高温。影响气温的是天气,雨天气温较低,沥青较硬,旱季气温较高,沥青较软。

12-13题考察天气,学生未能熟练掌握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不理解凝结核的作用,没有抓住材料当中的“卷层云”、“冰晶”等关键词。第13题学生没有理解日晕出现的条件,日晕需要晴朗的天气,选择错误。

14-16题考察热力环流,错误率较高(50%),等压面的弯曲规律学生未能掌握,风向的判读不熟练;天气系统的成因未理解,看到气团不能立即想到锋;学生对于同时日出这一说法不理解,不能想到是二分日。

17-19题考察构造地貌,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清,误认为盆地也是地质构造的一种;18题错误率极高,仅有10%的正确率,学生未能理解海相沉积环境,看到烃源岩富含有机质选择了D盆地草原茂盛,不符合沉积环境。19题正确率12%,学生知道天然气应在背斜构造找,但是未注意天然气储存的位置应在烃源岩的上方,且应有空间,选择烃源岩上方的砂岩。

20-21题考察冲积扇的相关知识,相对简单,但学生答题情况不好,未能理解旱扇和湿扇的区别,对于磨圆度这一概念不理解。

22-23题考察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2题学生审题错误,正确率61%,题目问题为岩石的形成有关的主要作用力,即石灰岩的形成,石灰岩是沉积岩,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为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学生误认为是七星岩的形成作用力,结合所处地区为广东、岩石为石灰岩,选择了溶蚀作用,认为是喀斯特地貌。23题正确率86%,答题情况较好。

综合题

24-14分,平均得分1.9

学生主要错误体现在:(1)南北半球不能准确判断,地理位置描述不准确,部分学生判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南半球,也有写位于低纬度;(2)昼夜长短时间混淆,如因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全年昼短夜长,或全年极夜,或大部分时间都是极夜现象;(3)多个学生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能是基础原理理解错误或笔误;(4)“黑暗的地方”原因没有与纬度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联系起来,主要回答:茂密的森林遮挡阳光、野性的峡湾和山地阻挡阳光、神奇的极光影响光照;这部分学生都是从材料里的独特的自然风光的角度分析的。

24-2,平均得分1.0分。

第一小问,答案五花八门,主要障碍:一、把钟表时间(区时)当成地方时;二、不清楚挪威所处的时区,答成2点;三、不理解新旧日期范围占比与时间之间的转化关系。第二小问画图,一图足以分辨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画错的晨昏线有几类情况:一,画图不严谨,如晨昏24-2,平均得分1.0分。第一小问,答案五花八门,主要障碍:一、把钟表时间(区时)当成地方时;二、不清楚挪威所处的时区,答成2点;三、不理解新旧日期范围占比与时间之间的转化关系。第二小问画图,一图足以分辨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画错的晨昏线有几类情况:一,画图不严谨,如晨昏线歪歪扭扭;用碳水笔画图,涂涂改改不清楚;晨昏线一头与极圈相切,另一头没有;晨昏线中间没有平分赤道;二、左图画的是夏至,右图画的是冬至。三、晨昏线摆动幅度低于南北极圈。四、左右两图不对称。线歪歪扭扭;用碳水笔画图,涂涂改改不清楚;晨昏线一头与极圈相切,另一头没有;晨昏线中间没有平分赤道;二、左图画的是夏至,右图画的是冬至。三、晨昏线摆动幅度低于南北极圈。四、左右两图不对称。

24-3本题共8分,平均得分2分。

配分如下:正确写出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各得1分,一共8分。

学生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2个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①很多学生连气候的名称都写不对,比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写成“温带海洋气候”、“寒带海洋气候”等;②气候分布规律没有掌握:甲乙两地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很多同学把两地气候都判断为季风气候,导致该题0分;③气候特征不会判断和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候,很多同学都描述成“高温”

2、区域不清:典型错误如下:①甲乙均位于北纬60°至北极圈之间,很多同学判断为热带气候;②图中的是波罗的海,很多学生错判为地中海;从而导致气候类型、特征以及分布的错误。

24-4:本小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1.3分。

本小题主要有4个得分点:1,冰川侵蚀1分;2,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有3个得分点:(1)、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1分;(2)、冰川消退1分,海水入侵淹没1分。要求以上3点按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写满,可得3分,如漏了部分过程或过程的时间顺序混乱,不可得3分满分,酌情给分。学生存在的问题:1、不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有的写“内力作用”,有的写“外力作用“;2、地质作用的指代不明确,有的写”冰川作用“,有的写”冰川溶蚀“。3、形成过程的逻辑条理不清晰,没有按顺序逐步写。4、没有认真读图判读出是冰川地貌,部分学生写三角洲成因、地壳运动等。

25-1

1、不知道地理位置的描述应该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这几个角度作答。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还有的答“受什么气压带风带影响”“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在描述地理位置时,不带方位。例如只描述“赤道附近”“非洲大陆”“濒临大西洋”,事实上应该答“赤道以北”“非洲西部”“南临大西洋”,但很多学生都不带方位。

25-2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拿到分。题目问尼日利亚的地势,但是学生们都没有观察到图上的河流,不知道借助河流流向判断尼日利亚的地势。

25-3 

1、降水分布的季节差异大部分学生不能从总体上说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其次季节差异没有结合题中的给出的降水资料,4-10月降水多,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少,而是笼统写成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大气环流知识分析原因:首先审题不清,没有抓住关键词大气环流,写暖流增温增湿,写山脉的迎风坡等。其次,基本概念不清,写赤道高气压带的,西北信风带,下沉气流控制下降水多,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大部分学生不能将夏季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灵活的迁移过来,或迁移了,但表述有误,比如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偏成东北季风;对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也不会分析,湿季不能写到赤道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降水多,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西南 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干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

26-1本小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1.37分。

本小题共两个得分点:1,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2,盆地内地势低,冰川分布少,河流补给少,盆地内地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低。学生答题时第1点大部分能答到,但也有部分学生写断层是地层上升,不得分;第2点学生基本达不到。

26-2本小题总分6分,平均得分2.28分。

本小题主要有4个得分点:1,降水少;2,气候干燥,蒸发强(两句能写到一句就得分);3,植被覆盖低,土壤发育差,沙源丰富(三句能写到一个就得分);4,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四点任答3点得满分。学生在作答时部分学生能写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能得到4分,其他基本答不到。在批阅过程中,学生若写到“风力作用强”和“风力堆积形成沙丘”,也算一个得分点。

26-3本小题总分4分,平均得分1.12分。

本小题主要有2个得分点:1,沙丘提高地表高度,阻碍流水外流;2,地下水下渗强或者是河流侵蚀弱。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点在第一点上,基本上都能答到“阻碍”等关键词,但第二点能答到的很少。

26-4本小题总分6分,平均得分0.5分。

本小题主要有3个得分点:1,地表径流从四周讲盐分带到盆地底部;2,盆地内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3,降水稀少,淋溶作用弱。存在问题①学生不明白什么叫过程类题目,通常只写一个结果,水蒸发,盐分多;②题目理解不清,表述能力较弱,不理解富集这个词,答不出盐分从哪里来;③得分率较低,一般得分的都只能写到径流将盐分带至盆地。部分学生能写出地下盐分带至表层,但是会误认为是地壳抬升作用。淋溶作用弱没有学生能提到。

三、试卷建议

1、本次试卷难度过大,让学生提前感受高考的难度,但区分度不够,对中等学生不太友好,建议增加中等难度的题目,难题少放一些。

2、综合题综合性较强,但是有些题目问题可以设置的更简洁、清晰,否则学生不知从哪下手,如24-3,本题分值8分,两大问,学生有点无从下手。

3、本卷情景非常丰富,非常接近高考题目,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做题,有些题目的图片不是很清楚,建议图片清晰度更高些。

4、题目描述不太准确,造成歧义,如11题,南移和北移改成偏南或者偏北更好。

四、反思

1、本卷反映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答题情况非常不好,甚至有学生54分只拿到3分,学生对于综合题还不会作答,平时作业只想做选择题,还没用练习综合题答题技巧,往往答非所问。另外逻辑混乱,答题前后矛盾,答完之后不再检查一遍。在今后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慢慢积累经验。

2、学生对区域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虽然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也有补充区域相关知识,但情况并不好,今后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充分利用地图册。

3、学生审题不清,答题仓促,未理解题目要求,更不愿意仔细阅读材料,尤其本次试卷较难,需要沉下心来做,今后会进一步锻炼,如圈画关键词等方式。

4.、错别字较多,如炎热写成严热,融化写成熔化等,需再仔细认真。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16458 本月访问量:1432263 总访问量: 5653510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