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智慧教法浅谈

时间:2021/11/5 8:58:55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4369 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智慧教法浅谈

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陈建兰

当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几乎无一例外的要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诗歌教学到散文教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已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什么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为什么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课文的现状怎样呢?如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深入去斟酌过,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与澄清,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概括”教学的意义实质,提升“概括”教学的实践理性。

一、什么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是指学生以课文为凭借,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提炼,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文章内容准确表达出来。

二、为什么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首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科教学的一种理性回归。那么,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很显然,语文学习的价值维度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出,全面打开。学习语文,绝对不仅仅是学习一点点课文知识,一点点语文知识,更应该看到语文学习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重要性。因此,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贵的价值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概括出主要内容的这个过程。设计一个有意义的概括过程,留下一个概括体验,形成一种概括方式,才能让学生的概括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让学生的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反思思维等得以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均可得到发展。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唯有这样的概括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具体的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都要兼顾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何为“工具”?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工具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那么关注工具性就是关注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某些能力本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用以达到继续学习的目的。不可否认与阅读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相对应的就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面对集聚而来的大量信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能做到快速、准确、简要地获取信息,乃至快速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否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对于概括信息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不是要把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学习概括的方法,掌握概括的技巧,锻炼概括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概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最后是由语文学习的规律决定的。什么是“”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通过词语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意义系统分类,把言语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加以组织和概括,找出材料的基本论点论据、逻辑结构,按语义特征编码。语义编码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经过语义编码,我们读一篇文章乃至看一本书,最终保留下来的就是它的意义,从实际效果上说,语义编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者将学习内容读薄的过程,读薄才能实现读懂读深,否则课文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混沌一片,面临“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我们在教学中安排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让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对课文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意义体现。当然,学生的语义编码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学生个体新旧知识经验的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概括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概括过程实际上是要应该经历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交替推进过程。

三、当前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现状怎样

    纵观当今语文课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老师们都加强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指导,有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意识,但因为没有教授方法,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概括得过于简单。答案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句子,只表达出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而结果怎样,具体事件根本没有表达出来;或者只大概地表达出主人公做了什么事,没有把这件事的独特之处讲出来,这样的概括就是过于简单。

(二)概括得过于复杂。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相反,过于复杂。学生感觉文章内容哪里都要讲,哪点都不能舍弃,于是啰啰嗦嗦,一个意思重复讲,重点的写进去了,不是重点的也写进去了。

(三)概括得不完整。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不管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都没把主要内容概括进去,要么缺头要么少尾,不完整。

三、怎样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

1.课题拓展法。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一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它的眼睛,能浓缩课文的内容。课题扩展法就是根据题目的意思,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或提出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读课文,使其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连贯。课题拓展法的步骤是根据文题提出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简洁的语言把答案串联起来。

以《哪吒闹海》为例,可以根据题目提这样的问题:哪吒在什么情况下闹海?怎样闹海?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就是:东海龙王父子经常兴风作浪,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来到大海边,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把三太子打出了原形,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好日子。当然,文题扩展法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文章,例如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2.段意归并法。段意归并法就是把文章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稍作疏通,就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翠鸟》这篇文章,每段的段意是翠鸟的外形特点、翠鸟的活动特点、翠鸟捉小鱼的敏捷、翠鸟的住处和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把各段内容归并起来就是文章内容了。

3.抓中心句法。有些文章中心句明确,就可以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小节就是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有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把每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猫》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是:“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基本要素归纳法。就是用补足基本要素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5.问题概括法。就是根据题目提相关问题,然后把答案串联起来,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鲸》这篇文章,根据题目可提以下几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事物?怎样写的?把答案串联起来就是通过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有摘录添补法等。

(二)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低中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差,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也要采用“扶一扶,够得着”的方式,逐渐规范语言。可以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可以出示:“本文通过描写      表达了         ”或者:“课文主要记叙了      ,说明了      ”逐渐规范低年级学生的概括性语言。这种训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约束学生思维,显得有些刻板生硬。但在低中年级衔接阶段,应该有这样的扶的举措,才能有利于不久后的放。

低年级孩子还可以采用增增减减的方法引导他们准确表情达意。加强扩句与缩句训练,常用的方法是看图说话,以问题引导说话,如:“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孩子连起来说一说,再引导观察,逐渐将句子说完整,紧接着再问做得怎样,让他们继续扩句练习。也可以让孩子在一段话中找出几个关键词,简单的概括着一个短句。这样的增增减减,长期不懈训练,旨在帮助孩子准确表情达意。

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不一样。是扶还是放,是用题目扩展法还是用段意连接法,需要在对学生做出调查的基础上决定。通过对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困难所在的调查,分析研究出适合他们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能力。

在我的教学经验中,高年级的学生基本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但是又不够简炼,而数字规定法能很有效引导学生不赘述,抓重点。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训练提高的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

当然,所有的概括都是在充分阅读课文、深刻领悟作者写作目的、感受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生发的。所以,充分阅读是一切教学宗旨。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内容要完整,二是语言要简洁,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思。

总之,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39564 本月访问量:159770 总访问量: 5671594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