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数学>教案课件>阅览文章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凓城中心小学 姜雯

时间:2021/9/30 13:53:10 来源:苏瑜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4225 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  姜雯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准备:长方形卡纸、毛线、直尺、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活经验

曲和直的导入

1.出示图片:你能将这些图形分一分类吗?

2.拔河需要用到绳子,图片上的两条绳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弯曲的毛线:你们桌上也有这样一根毛线。

出示不同种类的图片,让孩子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图片分分类。让孩子初次感受曲和直。出示一张弯曲的毛线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从数学角度对图片分类,让孩子初次感知线的曲和直的区别和特征。]

二、 实践操作,直观感知

提问:你能把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1. 动手操作,把弯的线拉直

你能把毛线变直吗?

同桌合作把弯曲的毛线拉直活动要求:

1、 想一想:怎样把弯的线拉直?

2、 试一试:动手把你手中弯的线变直。

3、 说一说: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把弯曲的毛线变直。

先让一个孩子上来试一试。老师提问:有没有变直?

说说你是怎么变直的?(两只手捏住毛线两端,拉紧)你真棒。

2. 指一指

师:像他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老师示范指一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出示课题:线段。(带领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认一认。)

问:你能像老师这样指一指说一说老师的这根毛线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吗?

同桌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把线拉直右边的小朋友指一指从哪到哪可以看成线段,然后交换拉一拉、指一指。再请一组同桌上来演示。

(师做动作:竖着斜着)如果这样拉紧,线还直吗?追问:从哪到哪可以看成线段? 请学生指一指。斜着拉呢?

  虽然方向改变了,但它仍然是直的毛线。只要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3. 说一说

 现在,老师把他的毛线请上黑板。(师用磁铁固定住)这两个磁铁就是刚才两手捏住的两端。(三种不同长短、方向的毛线)怎么样,毛线直不直?刚刚我们拉的可以看成线段的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板书,直的)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抽象出线段的图形

告知:数学中,线段可以用“  ”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老师把这个图形也请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把弯曲的毛线变直的活动,经历想一想、拉一拉、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线段直直的特征。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三.联系生活,丰富表象

1.学生寻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身边藏着很多线段。

请学生说一说,指一指。谁是火眼金睛?4人。(时间有限,下课同学们可以比一比谁找的多)

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示范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里面也隐藏了线段先让学生思考后教师先演示指一指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就在我们的身边。

3.创造线段

师:我们在身边和图形中找到了线段,老师还可以在纸上变出线段呢。想不想看?

下面带着老师的要求一起来动手吧。

活动要求:

1. 看一看:看老师把正方形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2. 折一折:动手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

3. 比一比:怎样比出你的折痕比老师的长?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学生动手尝试找一找后进行对比。

师:刚才同学们的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板书:有长有短)

设计意图: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用正方形纸折线段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通过操作“创造”线段的机会,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还使学生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特征。

四、自主尝试,逐步抽象

师:我们刚刚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线段是直直的,而且有长有段。你愿意画一条线段吗?

活动要求:

1. 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画?

2. 试一试:在正方形卡纸上画一条线段。

3. 说一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反馈出示:展示学生画的各种各样的线段。

提问:它们画的都是线段吗?为什么?画的线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长有短)

组织交流:第一条画的线段有多长,你能指一指,比划比划吗?第二条画的线段有多长,你能指一指比划比划吗?

老师指出:为了表示这条线段有多长,通常在两端加上两根短竖线表示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下面请把你画的线段不足的地方改一改。

看样子线段不仅直直的,有长有短而且在两端还要加上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在画线段的过程中再次充分感知线段直直的特征。通过让孩子比划一下线段有多长感受到线段的两端加上两个端点是为了表示这条线段有多长,再次让学生体会线段的特征。

五、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下面的哪些是线段,判断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数图形的线段

师:我们认识的图形中也有线段呢。

先跟他们打个招呼,这是正方形,他还是四边形。教师先演示数线段的有序性,有两种方法。这是三角形,这是长方形,他也是四边形,这是五边形…….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正方形?(师指一条)这条线段,它的端点在哪?这条呢?这条?这条?

三角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长方形?五边形?分别指名指一指。

师:如果是六边形、七边形呢?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几边形就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连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的吗?连不到点上行吗,能超出两个点吗?这里连好后还要画端点吗?(不用,这两个圆点也表示端点)

反馈,大声地告诉我: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接着看,几个点啦?三个?点,出现圆圈1、2、3.      齐读要求。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什么意思?(点:就是说1号点和2号点之间画一条线段,1号点和3号点之间2和3之间)生画。反馈:能画几条?什么图形?

师:猜一猜,接下来会是几个点?反馈

  怎样才能有序地画出所有的线段?

(1) 由外到内(2)按点的顺序:先把点标上序号,(伸出手,找朋友。)

如果是五个点呢?能画几条?

设计意图:通过5个小练习由易到难,第一是想检验孩子对认识线段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在第4题中引导学生怎样才可以把6条线段都画出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有序列举的重要。

六、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认识了线段,直直的、有长有短、还有两个端点;学习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后反思: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有其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基于这一理念,教学设计先是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线分成弯的和直的两类,表明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再通过化曲为直,观察将毛线拉直这一过程来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直直的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拉一拉、指一指、说一说、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等活动初步完善建立线段的模型。然后通过画线段强调端点的作用,发现线段的特征,再通过两个练习强化概念的形成。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对本节课的预设,也较好地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能做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线段的存在,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了,只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的不自制行为还是要予以关注,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处理端点这个知识点的过程有些急于求成,其实可以让学生通过比划一下更深地感受端点是为了表示这条线段有多长。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5646 本月访问量:1269705 总访问量: 56372542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