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1/6/7 9:37:32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4449 次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溧阳市马垫小学 陈丽君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因此,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也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部编教材理念下,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能够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发展。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诗歌素养

古诗词营造的意境是独一无二的,古诗词中包含着作者对景色的万般喜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愤懑,对世界的探索,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独特的创造。这些意境和思索是学生在不断地诵读,感受,品味和联想的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的。俗话说,达人先达己,要想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完整的意境构造来向学生传达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以及诗词的意境,教师自身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到位的把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会学生能够根据作品中的诗句来展开想象,能够通过体会作者的情感状态来提炼和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分析和交流中得到对诗歌意境和感情的升华,是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由此,教师要积极的促进课堂的转型,由机械的讲授转变为多留给学生分析和交流的时间,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

二、诵读中把握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词节奏鲜明、音韵铿锵,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古诗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深情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一)读准字音。读,讲究字正腔圆,字正则音正,腔圆则韵足。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例如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要求学生大声读诗,把诗中的“渭、浥”两个生字和“朝、舍、更”三个多音字的字音读正确,做到声音洪亮饱满。

(二)读出节奏。古诗词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就能读得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可以示范读,指出诗句中停顿的位置。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告诉学生读出节奏的方法,即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读的时候注意做到“声断气相连”;或者采用师生“前四后三轮换读”的方法,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读出韵律。古诗词讲究押韵、平仄等,可以采用平长仄短的读法,把诗的韵律读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中,很多都是千古绝唱,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讲究一个“炼”字,往往用词精妙。如果教学时能认真揣摩、品味,并引导学生加以赏析,就能使学生体味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抓住关键字眼,理解诗词大意

由于当今小学生对古代语言接触得不多,他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觉得难以理解,对全诗内涵的把握不够。教师要善于捕捉关键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能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表现全诗的景物、情感或意境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墨梅》时,我抓住关键词“淡墨痕”让学生在理解和朗读中体会梅花的淡雅气质,交流诗人生平经历后明白“清气”既指梅花的清香之气也指高尚的品质,创设情境中进一步抓住“满”字把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那种无处不在,无人不知的感觉体会了出来。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直中有曲,在诗中别具特色。所以在遣词造句方面。古诗词的精炼程度举世无双,每一个字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利用字典和注释来品读关键字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独特趣味。

再例如《咏柳》中“妆”字写出了柳树如美人般婀娜的身姿,“绿丝绦”就成了其飘逸的裙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犹如“剪刀”一般,生动形象的被作者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不仅是积极活力的象征.也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只有抓住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体会春的美,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渲染意境,体会诗情画意

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然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要让学生领略到诗歌中那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如教学《登鹳雀楼》,出示画面,有太阳、群山、黄河、鹳雀楼等,师问:“同学们看,这就是诗人王之涣在一个傍晚登上鹳雀楼所见的情景。大家看都有什么景物呢?”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诗人王之涣,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描述它呢?”老师引导学生去描述当时的情境:登上鹳雀楼向远处望去,只见一轮落日正在渐渐地向绵延的群山中缓缓下沉,慢慢地消失了,只看见黄河的水,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多么壮美的景象啊!我好像听到了黄河水奔腾咆哮的声音,同学们听到了没有?”(这样做,情景更加逼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看到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什么也看不到了。”“想不想看得更远一点呢?”“想!”“那怎么办?”“再登上一层楼。”“对!”“再往高处走,我们登高后看到的景色会是怎么样呢?”“更美。”“是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的渲染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诗意,掌握了诗词中应该掌握的字、词、句,而且,还使学生感受了诗词的意境美,另外,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想象画面,轻松入诗境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诗词的美,诗重在想象,其中“虚”的部分给了读者放飞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情蕴意,产生共鸣,才能入情入境,丰富人物形象,在内心引起一番波澜。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画面,看到“村居”一词,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看到了炊烟袅袅,远处农民们在辛勤劳作,额头上满是辛苦却又幸福的汗水;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坐在藤椅上,一边抚摸着小孙子的头,一边欣赏着夕阳。诗中的留白可以是景色,是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李白、杜牧等,展现诗中的情景,真真切切地与诗人共欢喜,共爱恨。想“诗”景,一定要契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不能凭空想象。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使得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学生在发挥想象时,要深入诗人内心,走进诗人的时代。

六、拓展延伸,培养学诗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古诗词教学中的拓展,表现在读的拓展和写的拓展。一节课只读一首诗是不够的,以一诗带多诗已经成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是读诗人的其他作品,加深对诗人思想性格的了解,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比如教学《墨梅》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时体会诗人借梅花的高洁表达自己一身正气的志向,结合《梅花》《卜算子·咏梅》等古诗,通过类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梅花般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拓展运用其他不同事物的托物言志诗,比如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的《青松》承受着雪的压迫,依然挺直着。赞颂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不畏艰难、雄气勃发、坚强的精神。《竹石》这也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写出了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是读同一类别的诗,逐步提高学生归类学诗的能力。学习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拓展学习《芙蓉楼送辛渐》等一类描写送别的诗,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执教《赠汪伦》时,结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引导学生写出朋友间依依惜别时的心境。或者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将原诗改编成故事、抒情散文甚至是现代诗歌。通过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23724 本月访问量:105047 总访问量: 56661221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