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就文取材 向读学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时间:2021/5/6 13:41:38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5512 次

就文取材  向读学写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溧阳市文化小学    邱静

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统编版教材编写意图浅析

现行的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创新了单元编排体例,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编排单元课程,同时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即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在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习得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编排设计在重视培养阅读理 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让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成效。

特别是统编版教材三到六年级每册都安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个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以及习作四部分组成。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合理安排,定好训练目标。在学习精读课文时就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意识地整合。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阅读教学时,便紧扣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体会课文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如《海上日出》2、3小节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写的。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则是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写法,并趁热打铁,及时练习,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实现练习巩固的目的。还是这个单元,在初试身手时第一部分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第二部分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再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习作例文部分则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形成自我的习作建构思路。最后习作时,分析交流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评价,实现读写有机结合。有了前期大量的铺垫,学生写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领会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精准发现教学当中的 “读写结合点”,利用教材资源,设计情境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读的经验和写的经验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让读和写相辅相成,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我简单谈谈阅读课上“向读学写”的策略:

一、读中仿写--有模可仿,言之有物。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沟通读写迁移的桥梁。我们教材中选入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写作技法上也各有特色。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实现课文写作方法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仿句式。教材中有不少典型的句式,从修辞上有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从句式上有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有效吸纳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金老师在教《海底世界》的第三小节时这样练习:先读课文原句,再比较句子,小结方法:科学小品文中,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介绍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接着追问:“海底动物的声音可远远不止这些,你能用上拟声词,仿照课文中打比方的写法来说一说吗?”出示句子: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还有的好像          ……

在这里,教材是例子,教师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技巧。三年级学生在这样的训练里潜移默化的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排比句的运用。

2.仿构段。

片段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统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编排中,将一些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分解在单元语文要素中,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落实。因此,“向读学写”不仅需要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学习词句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以课文作为学习支架,学到作者的表达方式,做到既“乐于表达”,也“易于动笔”,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切实提升写作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将被模仿的地方,进行模拟练习。并指导学生掌握这种片段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

如周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学习第4小节时首先感知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围绕“海底动物各有各的行动特点。”介绍了不同动物的行动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问“你发现作者在介绍动物的活动方法时是不是随意选择的?你瞧,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各有特点,有的慢有的快,有的前进,有的后退,还有的自己不动,依靠外力来前进。”最后小结选择对象要具有代表性,要有特点。在教学第5小节时,问:植物的差异可真大呀!课文是怎么写清楚植物的差异的?小结从色彩、大小两方面。在此学习基础上,周老师回顾课文4、5小节的构段方式是总分结构,都是先总写事物特点,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具体来写。那么让我们也来学着这样的方式写一写。选择视频中至少3种动物来体现非洲草原上动物生活的自在。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文章的表达方法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时学表达方法,在练笔时运用表达方法,实现在阅读中学习积累,在写作中模仿运用的教学目标。尽管是课堂上的几分钟的练笔,却可谓水到渠成之妙笔。

3.仿篇章。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如在学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三个事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感受到每个事例的侧重点之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或“玩也能玩出名堂”。学生就可以选择相关论证材料,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论证观点。由此学生有话可说,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写法。

当然,我们不光要帮助学生寻找可仿之处,还要对仿得成功、精彩之作及时进行交流、评讲,让学生真正感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写作。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对环境等进行细节仿写,但我们必须正确指导,做到仿而不套,力求仿中求异,仿中创新。

二、读中补写--展开想象,创意表达。

好的文章像一幅画,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新去填补这些空白,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悟出文章的真谛,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留白添补无限精彩。

1.补标点。标点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

如《穷人》一文中,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如下细致的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连用了四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四处空白。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引导学生用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把文章中的留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的内容来,揭示这些留白蕴含的深意,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有的学生写:桑娜想:丈夫为了抚养五个孩子,早出晚归,可生活依然很艰苦,现在又多出来两个孩子,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有的学生写:外面似乎有了一点儿动静,桑娜以为是丈夫回来了。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紧张又害怕,喃喃地说道:“他回来后我该怎么和他说啊?他会答应吗?”等待了一会儿,外面又安静下来,桑娜冷静下来了,她又开始自责起来:“哎,家里已经很难了,明知道丈夫承担不了,我怎么还会这么做呢?这么多孩子该怎么办啊?”……

如此的补白,使得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得到提升,他们体会到这几个省略号在此处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补情节。有些文章的布局谋篇,会在情节上出现跳脱,给读者留下大片的留白。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补白,尤其要对情节进行补白训练,突出作者没有详细写出的细节部分,将原本短小精悍的文章扩写成内容更加丰富的故事。

例如高年级的《学弈》一文主要描述了弈秋指导两人下棋的故事,其中一人学棋专心致志,而另一人却三心二意,结果最终两人的学习效果也迥然不同。通过这则故事,我们懂得学习应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教学此文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两位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扩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其中一人手拿棋子,耳朵认真倾听弈秋的话语,眼睛仔细盯着棋盘,脑子钻研着围棋的每一个变数;而另一人则一会儿摸摸弓箭,一会儿抬头看天,时刻准备在天鹅飞来的时候拉动弓弦。”等等。     

例如中年级的《普罗米修斯》中“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他会遭受怎样的痛苦呢?出示:夏日炎炎,太阳像火球似的炙烤着他;狂风来了,(      );雷电来了,( );暴雨来了,他(   );鹫鹰飞来了,(   )。

通过利用情节补白,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细节。我们发现,当学生将留白填补了之后,课文的内涵更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了。另一方面,将课文留白作为课堂练笔的突破口,读写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提高。

3.续结尾。叶圣陶先生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却是真个完了。”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甚至有的文章在高潮之处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学生读到结尾处却仍觉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后续内容进行合理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穷人》一文结尾处只写到桑娜打开蚊帐让丈夫看西蒙的两个孩子。在感受情节的一波三折,多种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且充分体会了穷人不穷的品质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这个小说,把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变成一个具体可感的结局。学生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式进行创造性表达,让情节更曲折,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所以教师要善于借题发挥,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三、读中悟写--收获感悟,积淀文字。

许多课文都有情感的支点,教师要认真研讨文本,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咀嚼语文文字的精理妙义,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构思化为精妙的语言,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带动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和构建,促进情感升华。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不断加大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其他新鲜语汇,丰富学生语言!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31642 本月访问量:112965 总访问量: 56669139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