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阅览文章

高中作文教学

时间:2020/5/13 14:38:04 来源:朱克华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7687 次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作者:胥照方

“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理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而高中语文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此都没有明确要求。自1999年以来高考话题作文的模式却使人们投机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理性思维的培养落人荒疏。本文从2006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高考作文自1999年进入话题作文时代以来,作文教学在体裁上的指向被定为:写自己擅长的文体。于是学生在三年的高中作文训练中大多只以初中的记叙文的写作为基础,加强之,提高之;再说,写记叙类的文章是被广大教师特别是阅卷专家普遍认为比起议论文是不吃亏的:它好编故事,好煽情,好玩花样,说到底是好骗人。于是乎同一考场上出现那么二十几个单亲家庭十几个残疾考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实在不行,搞另类,投机取巧,只求骗得一个考分就行。分析一下历年的考场佳作,其成功之道无非是要注意取一个好的题目,编一个故事,设置一些亮点。不少都是由一个话题切入抓几个文学上历史上的才子佳人糊弄一下就行。高考作文胡编乱造之风盛行,严重影响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教风和学风,高中作文教学应以理性思维训练为主的目标也落入荒疏。正如有专家分析的那样,许多考场上被奉为经典的成功作文满分作文,仔细分析却原来只是缩构甚至抄袭的。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高考这种风向有了较大的改变。湖南卷明确要求考生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全国卷2要求考生“全面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分析”,显然是写议论文好些。全国卷1提供的材料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考生审题立意构思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与此类似,北京卷,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也是写议论文的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等卷或在材料或在要求上给考生以暗示或提醒:要注意思考和感悟。福建卷的那三个围绕创新主题的“有意思”的话题,考生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是搞不清也写不好的;山东卷的材料是一则带哲理的寓言,作文要求则明确告诉考生要写“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向: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应立即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绝不能陷于编故事瞎煽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一、在阅读中汲取理性思维的精华。

大家知道,中国古典文学,诗歌和散文占绝对主导地位。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以吟花弄月写景抒情取胜,但也有许多充满理性色彩的佳作光照寰宇,如宋诗;散文,则是以理性取胜的占多了。唐宋八大家的许多精品都是以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取胜,即事言理,是中国古典散文最大的特点。其论理方法,或事实,或类比,或对比,或比喻,或因果,不一而足,精彩纷呈。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上为事例)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以上为说理)
  再如欧阳修,《伶官传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大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文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大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以上为正面事例:唐庄宗得天下之故)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以上为反面事例:唐庄宗失天下之故)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以上为说理)
  应当说,中国古典散文之所以光彩照人,首先是来自理的主题——阐述哲理或主张,为此而借助具体形象的“事”来说逻辑的理。因此赏此类的散文,我们不但可以赏“事”之趣,更可以撷取“理”的智慧。

 二、在写作中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拓展思想的广度。江苏卷今年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材料“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富含思辨色彩,拓展了考生思维的空间,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辩证而全面地认识世界。多角度思维还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盲点,道人所未道,发人所未发,形成创新的思维品质。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方式,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
  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教者要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今年全国1卷所给材料中乌鸦的失败实际就是启发考生要敢于怀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31021 本月访问量:1285080 总访问量: 5638791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