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幼教>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幼儿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组织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时间:2020/1/7 8:47:13 来源:姜田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5452 次

《幼儿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组织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况

(一)课题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在高瞻课程当中,提到了“计划——活动——回顾”的工作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幼儿先做计划,而后有计划地进行游戏,然后用自己的话回顾整个游戏。其中,计划能使幼儿的计划意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回顾反思则促进幼儿提高自身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内在的逻辑思维水平、质疑精神以及自主探究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幼儿的计划意识和反思性学习在我们幼儿园中还未被重视起来,教师也没有强烈的意识去关注幼儿的计划意识和反思行为,而且在计划、回顾环节的组织方式、方法上,仍存在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研究,旨在积极探索计划和回顾环节相关的先进理念、灵活的组织策略和组织形式等。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计划和回顾环节的实践和探索,形成较为全面的计划和回顾环节组织策略,建立系统的计划和回顾环节组织框架,为支持幼儿反思性学习的提升提供可用的操作模式;其实践意义在于从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入手,全面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实现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幼儿游戏:这里的幼儿游戏主要指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户外游戏、区域游戏。

计划: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回顾:“回顾”不同于普通的回忆,这段回顾的时间里,幼儿不只简单谈论游戏的计划和过程,更多的是思考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这为幼儿反思自我和吸取与周围人---物互动的经验教训提供机会,新的反思成为下一次游戏完善计划的动因,幼儿的主动学习品质也得到提升

(三)研究目标

1.在计划、回顾环节中,培养幼儿计划意识,提高幼儿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2.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计划、回顾环节的组织策略,提高教师计划、回顾环节的组织能力。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计划、回顾环节的组织模式。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各班关于计划、回顾环节的现状。

2.计划、回顾环节组织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活动前的计划研究以及之后的回顾研究。

3.尝试构建不同年龄段幼儿计划、回顾环节操作模式的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统计分析和提炼“大数据”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完整合理的计划、回顾环节操作模式,旨在让其他未参与研究的教师组织回顾环节时有模式可以参照。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在研究有效组织幼儿计划、回顾环节的策略时,行动研究法是贯穿始终的,其包含听课跟踪、组织案例分析总结等方法。同时我们还会用经验总结法对有效策略进行提炼与总结。

(2)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我们将借助这两种方法收集大量数据以及文献资料。

(3)数理统计法。在调查研究法收集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提炼,尝试找出影响回顾环节的因素,并据此制定出计划、回顾环节的操作模式。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组,组建研究队伍,建立课题网站。

(3)搜集国内外计划、回顾环节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开展“计划—工作—回顾”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0年10月)

(1)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2)以户外活动为重点,在实验班开展活动前的计划和回顾环节的研究活动。其形式主要包括:活动观摩、专题研讨、学术沙龙、案例交流等,并收集相关过程性资料。

(3)课题中期汇报,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使课题不断完善。

(4)课题组成员及时积累课题资料,交流实施情况,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

(5)对过程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提炼,尝试构建计划、回顾环节的操作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1)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资料,完成课题成果汇编工作,形成论文集、案例集、活动方案集等。

(2)完成课题结题工作,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3)结题鉴定。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自在2018年12月进行了课题申报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在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推进了课题的开展。我们紧紧围绕“幼儿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组织的实践研究”展开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学习 转变观念

1.集体学习(线上+线下)。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组织大家线上或线下集体学习。

例如课题组成立之初,老师们对课题方案的理解还不透彻,特别是对其中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仍有一些弄不明白的地方。于是,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方案进行了集体学习,增进大家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了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为接下来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组织大家集体线上学习,大家围绕《指南》、文献资料、相关书籍等在群中轮流发言。

2.个别化学习(自主+外出)。

除集体学习外各位组员还会围绕我们的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的还会接受外出培训,学习新的理念。

3.专家引领。

为了进一步明晰理念,在课题开题论证会上,我们还邀请了教师发展中心潘主任、汤主任、姜田芳老师等专家来园进行指导,专家们对课题方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课题方案,大家对课题研究的思路、研究目标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数据统计 助力研究

课题初,为了详细了解我园幼儿活动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的现状,从中找出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本课题组就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计划与回顾”分别对教师和幼儿进行数据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

次数/周

计划

回顾

有计划(回顾)

5

0

0%

2-3

0%

50%

1

10%

30%

无计划(回顾)

0

90%

20%

 

(幼儿)

不会讲

不会画

会讲

不会画

不会讲

会画

会讲

会画

计划

小班

60%

25%

13%

2%

中班

34%

24%

17%

25%

大班

20%

19%

10%

51%

回顾

小班

57%

29%

10%

4%

中班

35%

29%

14%

22%

大班

23%

23%

11%

43%

 

数据中可以分析出目前大家基本都不做计划,同时回顾次数也很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也完全不同。随后我们组织老师进行访谈。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对于户外活动前的计划都处于懵懂甚至抗拒的状态,有的老师认为幼儿“没必要做计划”、“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让幼儿在户外多玩一会儿”、“小孩子能做出什么计划?”……

根据统计数据和访谈结果,结合目前园区的重点,我们确定研究重点:户外活动中的计划与回顾。

课题中期,我们再次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

次数/周

计划

回顾

有计划(回顾)

5

40%

50%

2-3

30%

40%

1

30%

10%

无计划(回顾)

0

0%

0%

 

(幼儿)

不会讲

不会画

会讲

不会画

不会讲

会画

会讲

会画

计划

小班

18%

20%

17%

45%

中班

5%

17%

14%

64%

大班

1%

8%

9%

82%

回顾

小班

16%

29%

17%

38%

中班

7%

13%

17%

63%

大班

3%

4%

5%

88%

(三)课例观摩 问题研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日常活动中相互开放活动现场,共同观摩、研讨,不受时空限制,紧密沟通,大家利用点滴时间交流课题实践过程、经验、困惑。

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展示研究活动,组内成员围绕计划与回顾环节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困惑)观摩研讨,帮助教师提炼相应问题的策略、方法,解决问题。

(四)案例分析 助力研究

本学期我们对课题组成员展开了有关于观察的培训,旨在让老师们掌握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意识。同时我们还展开了观察实践,有视频观察、现场观察等方式,撰写了许多观察记录,老师们的观察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观察意识也初步形成。

我们还会定期开展观察案例交流会,有共同观摩视频和自主讲述等形式,大家将最近在户外活动中观察到的案例和自己的分析进行交流,组内老师共同研讨,这就为我们后续关于回顾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数据对比凸显教师和幼儿的发展。

 

(教师)

次数/周

计划

回顾

前测

中测

前测

中测

有计划(回顾)

5

0

40%

0%

50%

2-3

0%

30%

50%

40%

1

10%

30%

30%

10%

无计划(回顾)

0

90%

0%

20%

0%

 

(幼儿)

不会讲

不会画

会讲

不会画

不会讲

会画

会讲

会画

前测

中测

前测

中测

前测

中测

前测

中测

计划

小班

60%

18%

25%

20%

13%

17%

2%

45%

中班

34%

5%

24%

17%

17%

14%

25%

64%

大班

20%

1%

19%

8%

10%

9%

51%

82%

回顾

小班

57%

16%

29%

29%

10%

17%

4%

38%

中班

35%

7%

29%

13%

14%

17%

22%

63%

大班

23%

3%

23%

4%

11%

5%

43%

88%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首先,教师的行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这背后正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他们对“计划——活动——回顾”这一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也意识到了让孩子养成计划意识的价值与重要性,对回顾环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

其次,教师行为的转变带来的是孩子能力直观的提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经过这一年的计划与回顾环节的实践,不会画也不会讲的孩子和会画会讲的孩子比例呈明显的反比例增长。

2.行之有效的策略提炼

(1)户外活动中幼儿做计划的策略

想让幼儿在户外活动前做计划,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前提,只有老师支持和引导,幼儿才有可能去做计划。其次,户外活动要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幼儿做计划的时候,才能有更自主的空间。有了选择性这一前提之后,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做计划时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户外活动中幼儿做计划,我们通过研究主要归纳出以下策略

环境:改造户外拓宽幼儿做计划的广度

当老师们开始尝试引导幼儿做计划后,我们发现目前我们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内容安排严重压缩了幼儿做计划时的可选择性。

我们以前的户外活动是每个班安排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玩分配到的器械,孩子们做计划的时候,能做的选择十分有限,甚至经常会出现很多小朋友计划玩同一种器械的情况。

鉴于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对目前的户外场地和安排进行了大改造。我们对整个户外场地和材料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并且采用混班、混龄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孩子们可以自主地去选择自己想玩的地方、想玩的器械和想一起玩的好友,不再受到空间和材料的制约。

因此,孩子们的计划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个性。

幼儿:探索不同年龄段幼儿做计划的形式

在探索幼儿如何做计划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能力的差异,做计划的形式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们就结合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做计划。

1)小班:小班的孩子因为能力水平不足,所以我们多采用口头讲的方式做计划。我们会引导孩子说出今天准备在哪里玩、玩什么、和谁玩等等内容,对于极少数愿意尝试画一画自己计划的小班孩子,我们也会提供计划表让他们将自己的计划表征出来。

2)中班:中班我们多采用表格式的计划方法,幼儿以填表格的方式做计划,然后集中交流做的计划的内容。表格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计划的内容,并且方便幼儿整理思路,计划表的设计也是结合实践情况,反复讨论,经过了多次修改。对于中班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会支持他们尝试直接在白纸上用画面式的形式表征自己的计划。

3)大班:大班孩子的能力较强,也很有创造力。我们多采用画面式的计划方法。我们在他们做计划的时候不多加限制,直接提供白纸,让幼儿直接在白纸上进行表征。

教师:语言支持提高幼儿做计划的兴趣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幼儿刚接触做计划的时候,老师的语言支持十分重要。对于不愿意做计划的小朋友,老师一定要有耐心,逐步引导,语言鼓励,当幼儿愿意做尝试的时候,要寻找恰当时机表扬,这样,幼儿才有继续做计划的欲望。

老师可以使用的语言有:“你的计划做的很好,大家都想听你介绍介绍。”“关于你的计划,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还没有听懂,你可以再讲一遍吗?”“你能按先……再……最后这样说清楚吗?”“你的计划上面有什么?”。

家长:家园合作提高幼儿做计划的深度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做计划的习惯不是光靠在幼儿园里做计划就可以形成的,还需要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渗透点点滴滴的计划意识。这样家园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计划的意识和习惯。

于是,我们借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做计划的现场,然后通过沙龙,让家长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计划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给孩子渗透计划意识的方法,并尽量让孩子在做事之前先做计划。我们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养成做计划的意识和习惯。

(2)户外活动中幼儿回顾的策略

回顾与计划不同,但又是一脉相承,从“计划”到“活动”再到“回顾”,计划是回顾的前提,而回顾可以提高计划的质量,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研究计划的同时,也在研究回顾。针对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回顾,我们通过研究主要归纳出以下策略:

认真观察 助推幼儿回顾往纵深发展

前测数据表明,很多班级的回顾频率很低。经过交流,我们发现问题在于很多老师不知道回顾环节究竟回顾什么,追根溯源发现,很多老师在户外活动时,采用“放羊”的形式,让孩子自由去玩,并不用心观察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甚至有的老师根本不观察。

如果在活动中老师不用心观察,那么在活动后回顾时,会面临无话可讲或者回顾浮于表面,无法深入的状况。所以想要回顾有质量,首先老师的观察能力必须跟上。

本课题采用了观察培训、集体观察、视频观察、观察分享等方式来促进老师们观察能力的提升。

明确内容 了解幼儿回顾要素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发现,我们的回顾环节始终围绕“玩什么”、“跟谁玩”、“怎么玩”这三个问题得不到突破,孩子们也逐渐对回顾不感兴趣,在回顾环节总是不听或者走神。

于是我们针对回顾的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我们又对回顾的价值重新进行了梳理:回顾的价值在于师幼共同汇集活动中的信息,在共享快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中进一步引发游戏兴趣,促进个体经验建构和群体共同发展。

结合老师们平时在活动中的观察,我们归纳出了以下3点可以用于回顾的内容。

1)捕捉闪光点

在回顾环节中,我们可以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闪光点是经验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但不限于能力、品质、习惯等方面。闪光点对于老师的观察能力要求很高,老师要能够捕捉到孩子活动中闪光的地方。

2)聚焦矛盾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有时候是从不准确甚至错误认知中慢慢剥离出准确的认知来的。这是儿童认知发展所经历的重要时刻,它意味着儿童可以藉由大量感性经验,与原有的认知图式发生同化与顺应,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构关于某一事件(现象)的认知。

这也就意味着当回顾中同伴之间或者儿童自身发生认知冲突时,就是非常好的学习契机,而老师此时应当敏感地抓住这一契机展开深入的讨论。

3)诠释未知点

儿童对于未知事物或者现象总是充满好奇。当儿童在回顾时出现了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正是儿童构建新经验的时机。此时老师应当捕捉到未知点并引导所有儿童一起加入讨论,同时老师应当思考如何针对未知事物进行诠释。

(二)实践成果

我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再课题研究中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有2位教师被评为溧阳市级教学能手,1位教师被评为溧阳市级教坛新秀,1位教师开设了溧阳市级信息化教学能手评优课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有5篇在省级获奖,6篇在溧阳市级获奖,1篇在园级获奖。

另有1篇论文发表:论文《幼儿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组织的实践研究》发表于省级刊物《南北桥》2019年10月上。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由于课题组内年轻教师和新进教师比较多,理论方面的学习还不够多,计划与回顾方面的资料和文章也比较难找。

2.计划环节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策略,但是回顾环节的研究目前才刚到内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3.实践中发现,仅户外游戏已经有很多研究点,下一阶段我还要围绕户外游戏回顾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我是否可以将课题名称更改为《幼儿户外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组织的实践研究》?

五、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1.继续强化理论学习,多渠道查找资料,共同学习,夯实理论基础,让老教师与新教师共同进步。

2.针对户外活动中的回顾环节,围绕教师的语言、回顾的方式、回顾的内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3.结合提炼出来的策略,尝试构建户外游戏中计划与回顾环节的操作模式。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7964 本月访问量:1143390 总访问量: 5624622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