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科学>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小学科学课外主题探究式教学实践策略

时间:2019/12/2 9:46:44 来源:吴俊燕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807 次

主讲人:吴俊燕  单位:溧阳市河心小学  时间20191114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较广。在课堂中往往受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不能广泛的开展。很多探究活动必须在课外得到补充。这样就延长了教与学的时间,开放了教育空间,拓宽了学习渠道,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灵活选取探究途径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开启想象、创新的大门,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想情感。

一、     课外主题探究的含义

“科学课外活动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选择和确定喜爱的研究专题,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小学科学课外主题探究的调查现状

1.必要性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间。小学生科学素养的

养成离不开课外实践探究。科学课堂是一个完整长期的累积过程,课前准备,课外延伸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很重要而又直接影响。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外主题探究式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价值的延伸。进行良好的实践指导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进行讨论,但出于多方面原因的考虑,我们学生的课外主题探究还是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课外主题探究式活动的有效性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关注与研究。

2.现状

(1)教师对课外探究的重视度不够

小学开展课外主题探究式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因为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外探究对增强学

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对科学认识的重要性,往往在思想上觉得课外探究活动完不完成无所谓,在行动上缺乏有效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感到茫然,兴趣尽失。

(2)学生对课外探究的毅力不够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做事不宜持久。在探究过程中,往往

遇到各种困难,导致了研究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3)家长对课外探究的支持度不够

我记得在上完《肥沃的土壤》这课后,布置了观察任务。在课堂反馈时,有学生反

映奶奶把她制作的肥料袋扔了,还说把你语文数学作业做好,不要忙什么无用的东西。正因为没了家长的支持,难以激起学生的科学课外探究内部动机,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严重不足。课外探究活动的许多材料都需要家长支持,如购买器材、购买辅导资料。可以说,缺少家长的支持,许多课外探究活动寸步难行,如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支持是值得研究的。

三、如何开发科学课外探究呢?

1.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一些课堂上不能完成的探究主题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完全不能解决老师

布置的或自己所想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在课外解决。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养蚕》时,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只有概念上的理解,缺乏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而这个内容也不是几节课就能完成的,这些活动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才会对蚕的一生有清楚的认识,从而解决了课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条件有限,某些探究活动不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只有通过课外

探究,这些研究才能完成。比如:在学习了《校园里的植物》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校园里的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进行乔木、灌木、叶的对生、互生的判别等科学分析。那也仅仅是对校园内的植物有所了解,那校园外的呢?进而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继续研究探索,用我们已学的知识分析校外的植物。

2.结合本地资源,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

师生互动,从生活入手,从周围常见的材料入手。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们对学校、家乡的资源利用得当,会易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学校、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可见,利用乡土资源,结合地域特色,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对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

3.提倡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

小学生好奇心强,心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产生许多为什么?这些问题往往是很好的素材。例如:每年的春游或者和家长外出游玩时,注意观察,仔细发现。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记下来,能在活动中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回到学校请求老师的帮助,这样一来,学到的知识就更加丰富了。

四、开展小学科学课外主题式探究的有效方法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探究活动

只有让学生对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究才会有动力。如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教师在指导完相关知识内容后,发现学生对指南针的知识还有很大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于是教师就利用学生对指南针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延伸探究内容。师:老师发现你们对指南针很感兴趣,现在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的实践作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下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看看哪位同学制作的最精美。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课下的探究异常积极,在探究中开动脑筋,成功地制作出了指南针。

2.开展小组合作,优化探究活动

经过新课程的一系列改革,诞生了很多的教学理念,其中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且还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运用机制。我们知道,科学课程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有时候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借助学生合作的探究方式,既能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还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老师们可以利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在丰富活动的开展形式的基础上,既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又能使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比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居住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根据就近原则,自由组建小组,而且不能硬性规定每组的人数是多少、学业成绩的优差等。在观察记录天气日历的实践活动中,按照云量、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分配成两个小小组,分别由2-3位同学负责,将班级分成8-10个小组,考虑到四年级科学每周只有2节课这一实际情况,要求教师每天提醒学生也是不现实的,教师每3天检查提醒一次各小组的观察记录情况,必要时加以点拨修正。平时指派实验探究积极性高的课代表或者学生每天提醒班里的学生做观察记录,以便学生能够有效的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研究,分工协作,组合探究才有意义。此外,学校实验室也可以适当地借一些实验器具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借用工具让各自的资源能够共享;从而使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收获更有益的实践成果。

3.适时介入,给予指导性评价

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研究,往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后才能取得成功。而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弱,兴趣转移快,学生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尽善尽美,在课外观察活动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适时介入就可以让老师知道哪些同学成功完成任务,哪些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指导,让这些同学少走转路,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再次研究的动力,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4.成果展示 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课外探究活动,花费了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外探究的成果展示则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所以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展示,让他们产生一种像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利用学校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级学生的优秀探究成果。 2.利用学校科技节活动组织一次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活动,优秀制作给予奖励。小发明,小创作是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通过小发明、小创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动手动脑的科技创造小达人。(3.可以以观察报告观察日记或科学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在科学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比如老师在上《变色花》这一内容时,在讲到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除了紫甘蓝汁,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物质可以成为酸碱指示剂吗?可能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就邀请这个班级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来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开展“寻找酸碱指示剂”的具体活动情况。当其他同学听到他们利用了一个多月的午休时间,用了将近十几种植物做试验,最终才找到接近的酸碱指示剂时,学生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他们鼓掌,这样一来参与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巨大的鼓励。

5.介绍优秀活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方法

小学生年龄毕竟还比较小,很多课外探究的能力还不够,模仿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平时搜集一些别人进行探究活动的好的案例介绍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受到启发,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6、家校互动,让家长一起参与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把对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获得家长对学生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因为课外探究活动主要的场所在家庭和社会中。那么教师就要向家长说明学生探究活动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发放一些简单的告家长书,告知学生家长活动中的一些要求和安全事项,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制作生态瓶需要的水草,小鱼小虾等,家长可以帮助学生从池塘中捕捞,同时也确保孩子的安全问题;观察月相活动中,让父母陪孩子一起看月亮;制作天气日历时记录天气现象,家长可帮着提醒等等。在课外研究活动中,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收获。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五、课外主题式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性教育,而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新奇、兴奋的心情会大大削弱学生日常积累形成的安全意识,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中时刻渗透安全教育,时刻谨防安全事故发生,远离伤害。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大幅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节能环保意识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探究时考虑节能环保意识,减少浪费和污染。

六、结语

总得来说,小学科学课程有着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优势,因为这个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采用适合科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老师把科学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必要途径。所以,科学老师在课外的时候,需要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源.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现状调查[D].重庆小学,2018.

[2]杨晓天.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5070 本月访问量:1321865 总访问量: 56424702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