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地理>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地理微课教学

时间:2019/11/29 14:51:43 来源:贺丹君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9342 次

基于智慧课堂的地理微课教学

一、概念界定: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教室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应用,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名词频现在我们身边。你知道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区别吗?

智慧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有何区别?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智慧教育的相关内容包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 

从图可以看出,智慧教育是顶层设计,除了基础环境的构建,还包括制度、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集合。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中最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具象化的建设环节。而智慧课堂,则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的直观体现,是一种智慧教学模式。

智慧教室是实体的教室,是在学校这一建筑实体中体现智慧教育的实体空间,在传统教室的基础上进行革命性的升级。

智慧教室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

  智慧教室一般包括以下九个系统:

1、智能教学系统;2、LED显示系统;3、学生考勤系统;4、资产管理系统;5、灯光控制系统;6、空调控制系统;7、门窗监视系统;8、通风换气系统;9、视频监控系统。我们不妨从教室到课室一一细看。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简单来说,即是通过先进的智慧教学模式的课堂教与学行为。

智慧课堂有别于传统授听课方式;课前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学习分组讨论,随时测试;教师能快速掌握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智慧课堂具有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等特征:

互动性,体现在教室中的师生、生生、硬件与软件、教师与硬件、教师与资源、教师与软件、学生与硬件、学生与软件、学生与资源等各种维度的互动。

感知性,可从物理感知与虚拟空间感知两个层面理解,物理感知基于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可以感知教室的湿度、温度、亮度、空气情况等;而虚拟感知则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统一收集师生的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甚至生活情绪变化,进而加以分析感知。

开放性,则意味着基础软硬件等设备和相关接口是开放的,可以基于不同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如录播系统与智慧教室的系统级对接等。

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成两层,分别是分组合作型学习与个人自适应性学习。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教室多屏协作等的形式对小组讨论与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强调项目制学习,以可活动新型桌椅及平板学习等的方式支持小组项目制学习的开展;个人自适应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而在个人自适应学习中,个人学习空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每个学生或者学习者都应有一个具备学情分析报告、微课、预习与作业、巩固复习作业及资源库的综合个人学习空间,基于学生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等。

 二、为什么要打造智慧课堂?

1、政策要求:

“十三五”期间,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为指导,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根据常州市教科院和溧阳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这个核心理念,全面实施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深入开展数字化学习项目研究,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生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现实的拷问

当互联网与任何行业结合时,它肯定会与耀眼的火花相撞,教育也不例外。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国家和政府最高决策层对互联网推动社会转型进步的高度重视。随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其中提出了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云课堂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难以突破,高中新课标的实施等也对初中地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怎样打造智慧课堂?


1.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1)“智慧课堂”不是要颠覆教育本身,而是颠覆教师

智慧课堂”将改变教育,但是不能颠覆教育,不能颠覆现在教育本身,也不能颠覆现在学校的体制。教育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不仅是生理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三观。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的社会性一定要促使他通过同伴的交往和师生的交往,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人的生命意识需要同伴的交往、师生的交往才能习得,很难孤立地在网上获得。但是,对于老师来说,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好处就是教学手段的更新,现在可以做到立体化的手段,完整的互动,点对点知道每个学生处于什么状态等等。但这件好事对老师也提出了挑战,比学生要做得多得多。坦率地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自然接受的过程,但是对老师来说却是一个洗心革面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工具的过程。

(2)“智慧课堂”不是“工业”生产,而是“农业”生产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的流程,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智慧教育。因此,我们在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不搞统一的模式,只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

(3)“智慧课堂”关键是“人”,不是“网”

我们在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不是设备有多先进,技术有多成熟。而是一切以师生的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师生发展规律,灵活应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积极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而非只见“物”不见“人”。

2.推进实施,改进教学

(1)一次备课:微课+学案+试题+讨论

(2)发布任务:在平台上推送任务,具有逻辑性,设定时间

(3)自主学习:登陆平台自主学习,自定进度,记录笔记等

(4)反馈交流:将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平台及   时反馈给老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5)获取学情:任务完成率,学生分析,试题分析…

3.多元融合,创生教研新样态

“云上课堂”:优质教学资源上云、在线远程师生间互动,让“教”的过程有了更多助力;在线自主前置学习、学习情况实时反馈,让“学”的过程少了许多弯路。教育信息化用技术赋能课堂内外,为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19年3月28日,由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和竹箦中心小学联合承办的小学英语“双师课堂”研讨活动拉开序幕,两个相隔数十公里的班级,就因为云课堂联到一处,一起上了堂英语课。学生们一抬头,投影里就是对面的班级。两地教师配合教学,两地学生实时互动。为教研提供了“互联网+”的范本。

“双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有两名老师的课堂,一名优秀主讲教师在A校教室授课,同时在线直播到远地B校教室,B校教室由另一位教师进行现场管理和辅导,学生则可以通过直播大屏幕,与主讲老师进行互动。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综合发挥两个老师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能使不同地域的学生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远程“问诊”:隔着屏幕聊聊课

“送培下乡”突破时空限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一堂协同教学直播课刚结束,隔着屏幕,讨论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屏幕两端,是竹箦、上兴、别桥学区的教师和直属学区、一、二学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研训员。一线研训员与名师共同参与,采取实时观看、远程诊断与点评、远程送培下乡的方式,不仅低成本、高效益地向农村学校传输教育资源,更创新了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32673 本月访问量:1148099 总访问量: 56250936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