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信息>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6/3 14:27:21 来源:杨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797 次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学生要提升这些素养,需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的课堂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乐学、不善学,不能对自我的学习进行主动的反思等。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终身学习更难以维系。为此,改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优势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以技术为跳板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12月份,有幸申报了溧阳市级课题《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在这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致力于实例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到之处请在座各位同仁务必不吝赐教,及时指出。

1、策略一: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实例情境,增强体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直接、最持久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学习感到枯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的开展将成为空谈。因此,让学生“爱”上学习,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去体验,先呈现成果、体验乐趣,再自己探索制作,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

以《主题网站我设计》为例,我先让学生访问学校网站,把学生充分吸引到活动中来,同时,学生在浏览、体验的过程中要思考相关的问题,如,网站中包含哪些素材,这些素材要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网站有哪些栏目?网页的版面布局设计是怎么样的?学生在最初体验时,因为缺少相关的学科知识支撑,会造成思路混乱。为此,我们在学生体验的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将学习的目标、任务等呈现出来,学习任务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题型,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学生带着目标去体验,实现了从“体验者”向“设计者”角色的转换。而后,教师让学生交流问题,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学生在自主设计网站时便会有了基本的思路,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学以致用,对于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也会有深刻的理解。

2、策略二:尊重学生学习权——创建师生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易扼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只服从教师,学生的学习不应由教师任意摆布。课堂教学应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播软件进行教学时,有时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会全屏幕控制学生电脑时,通常,教师要提前和学生打好招呼:“老师要控制你的电脑了,把电脑控制权还给老师吧”。学生在这时通常会有不满情绪,经常会听到:不要啊,我还有几道题目就做好了;这道题我会的,我可不可以不听;老师等一下……如果在这时老师能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在老师广播控制同学电脑或学生演示的时候,取消全屏显示,学生在观看老师屏幕的同时,也能控制自己的电脑,学生的抵触情绪消失,学生能愉快地有选择性的学习。如果这个知识点学生已掌握,他可以选择将老师讲解屏幕最小化;如果知识点学生存在疑问,可以参照老师的讲解一边听一边自己操作,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意见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3、策略三:分解教学重难点——巧用任务“微设计”,有效助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造成困扰和障碍。为此,我巧妙的利用“微设计”对重难点进行分解,各个击破。“微设计”是指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它由“1+多”模式构成,“1”是指以微视频为中心,“多”是指与微设计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学习任务单、微习题、微评价、素材等。“微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发挥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有效助学。一节课形成一个专题微课集,通过将它们一个个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中的“微设计”为例,在本课中共由五个 “微设计”的组成本课的“微设计”集。其中在每一个 “微设计”中又分别由学习视频、素材、学习任务单、课件、概念图等学习资源构成,学生在不同环节的学习时打开相关的“微设计”任务,在观看学习视频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耳机等硬件设备,这些“微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教师不直接呈现结果,而是将重难点内容转换为相关的思考题、练习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本课中关键帧和补间的设置尤为重要,为此,我在任务四的视频学习中提出如下思考问题:插入结束帧时,为什么背景层为普通帧而苹果图层却需要关键帧,它们的应用场合是什么?如果结束帧是普通帧,补间还能制作成功吗?制作成功的补间动画应包含哪些要素?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思考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策略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因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习进度不一致,需要教师采用个别化的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提供不同层次的助学资源,学生根据兴趣、能力和学习程度,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通过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学习资源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避免将学生标签化,即层次低的同学只愿意完成难度低的任务。为此,在教学中可采用“知识学习卡片”和“微设计”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按需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图片的制作》一课,我提供了“用画笔工具绘画”、“用仿制图章工具修饰图片”、“文字创建与编辑”等知识学习卡片,“卡片”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模仿掌握。在每张卡片中单独设置了“学一学”和“拓展应用”两个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一张卡片开展学习。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以试着完成多张学习卡片中内容,并尝试探索“拓展应用”中的知识,进度慢的学生也可以只完成“学一学”中的内容,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很好地得到了满足。

5、策略五:解决方案最优化——小组积极讨论思辨,激活思维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原始的想法可能存在缺陷、不全面,学生不同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主学习开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辨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散思维,不仅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还通过讨论比较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如此,调动了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全面、动态地看待和解决问题。

以《封面设计》这一课时为例,在设计封面时需要添加图片修饰页面,我把素材提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尝试“添加图片”修饰的方式,添加图片的方法其实有多种,比如直接插入图片再对图片调整大小、位置以及环绕方式等,或者还能通过插入形状,再以图片填充形状,这样就不需再调整图片的大小并且图片的形状也可以多样化。小组内讨论找出组内认为最优方案,最后小组间用竞赛活动形式来当场实践检验完成效果以及完成的便捷度。这样的过程比直接告诉学生制作步骤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6、策略六:综合案例分析——梳理目标、总结应用

通过综合案例的制作,提升学生自主综合制作作品的能力,将单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要制作一个完美的作品,其中涉及到许多的学科知识,在前期制作时,学生要自主梳理流程,在梳理活动中,教师应适当引导,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个别化的指导,同时也应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依据。在梳理目标后,可以清晰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初级目标达到高级目标,最终促进其综合认知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单元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设计制作以“魅力溧阳”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WPS演示”的相关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学生前期对溧阳的相关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查找素材并分类,研究色彩的搭配等。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梳理以下制作流程:围绕主题,思考结构;梳理要点,提炼标题;整理内容,加工素材;选用模板,确定风格;添加内容,美化页面;效果预览,打包输出。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再引导学生分模块解决问题,从而做到从无到有,化零为整,直到完成整个综合案例,促进学生综合认知水平的提高。

7、策略七:以评价促发展——制作与收集作品,载录学习轨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可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了解自已在学习上取得的进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硬盘中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将自己每节课的成果分类存放在文件夹中,记录自己学习的轨迹。例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学习,学生在电脑上建立个人文件夹用来存放这章的作品,如第一节课存放收集的数据,并把其录入在工作表中,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录入的数据的基础上对表格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修饰,要求学生将其作品及时其存放在文件夹中,以此类推,完成学习内容后,对学生文件夹中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同时,教师阶段性的让学生上传文件夹,以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或轨迹,帮助学生发展反思、评估的能力。最后,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作品汇集成的作品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或展示学生最佳作品的样本,通过展示成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8、策略八:巩固记忆,扩展思维——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后复习的作用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记忆,扩展思维,把所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等三个环节,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初期遗忘最快,后来会逐渐放缓。因此,及时复习、及时强化,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首先应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这是学生成功实现自主复习的前提。复习计划应该从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薄弱知识点、学习倦怠期等。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结束时,提交作业,教师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其次,复习计划的周期不宜太长,时间跨度不宜过大,时间太长会使学生容易厌倦,跨度太大又起不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另外,复习计划也要及时根据学习情况灵活加以调整。一般在每节课开始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最后,重视阶段性反馈。指导学生重视“阶段性”学习反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再做自我反馈,总结得失,查缺补漏,期待在下一学习阶段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一个章节结束时留一课时组织学生完成一份综合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学生的复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此才能使复习活动变得有吸引力。如让学生自己提出复习内容,自己讲解复习内容,分组竞赛等。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使复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既达到了巩固知识、记忆知识的目标,又使学生乐于主动复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离不开教学策略的运用,以上是我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的有效策略。合理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即提高了课程效率的同时,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在课堂上成为“闪亮的星”。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六大教学策略.pptx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24 今日访问量:9045 本月访问量:1111749 总访问量: 54974241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