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指向言语表达的阅读教学研究

时间:2019/5/30 15:45:47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628 次

指向言语表达的阅读教学研究

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  潘晓红

 

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去实现呢?

一、细读文本, 搜寻“指向表达”的教学内容

“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观照下的文本解读就要着重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心体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一)关注用词的生动巧妙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教师要善于寻找文本中不同寻常的用词,让学生含英咀华,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如《彩色的梦》里的“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里面的“水果香、季节风、叮咛”都用得十分巧妙,简单的文字后面隐藏着丰富的可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内容。的确,在郭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的表达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从“水果香”闻到了葡萄酸酸的味道,闻到了西瓜甜甜的味道……有的说从“季节风”感受到春天的风暖暖的,夏天的风凉凉的……简单的词语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从孩子们的嘴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如《槐乡五月》第三自然段中“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的“浸”字, “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字等,都值得细细品味。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样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学生表达的欲望一定会十分强烈。

    (二)关注用语的准确规范

    课本是经过语言专家、教材编委反复研读审订的,符合语法规则,是用语准确规范的典范,是学生学习说别人能听得懂的话的基础。

如人教部编一年级上册第7课《青蛙写诗》一文中,“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就是最常用、最简练的陈述句,体现的范式就是“谁怎么样”。紧接着第8课《雨点儿》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则是陈述句的另一种范式——“什么怎么样”。还有《动物王国开大会》里的“我怎么没问清楚呢?”是疑问句……各种简单的句型都不止一次出现在一年级的课本里,我们应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读熟,学会,形成语感,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如杨黎华老师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就十分注重表达的规范性。一上课,老师就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练习说一句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把话说完整,即谁干什么。当然,后面还出现了“动物王国有                ”的说话练习,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随着学段的升级,用语规范体现在更深的层次。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中:“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这一句子中“两亿年”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这一数字即是划定的范围,“大约”一词表示时间还不能确定,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就能领悟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三)关注用语的精巧别致

有很多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非常强,读来朗朗上口,是学习生动表达的好材料,也值得引导学生关注。

如郭老师执教的《彩色的梦》一文中: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一得—透—明!

这里的描写,句式相同,极富音乐美,像一首动听的歌。“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同格式的词语排列突出了草坪绿,野花红,天空蓝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中,亲眼看到了那缤纷的色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言语表达训练的教材。教学中,教师就根据这种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甚至到后面的练习创作小诗,真正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四)关注用语的不同寻常

有些课文,大胆颠覆惯用的表达方法,违反人们习惯的常情、常理、常事,“换一种说法”,读起来让人感到新颖,有意思,值得回味。 

如《慈母情深》一文中,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按照一贯的说法,应该是“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睁着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课文中的句子采用了倒装的方式,把人物的动作置前,突出了当时当地工作的恶劣环境,工作的辛苦、疲惫。一个坚强、慈爱、美丽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就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由此感悟倒装句的表达效果。

二、课堂实践,朝向“指向表达”的勾联延展

文本的“表达”价值挖掘出来了,就明确了教什么,“表达”的目标明确了,就知道教到什么程度及效果。教学中把有相似表达特点的句段篇放在一起,也能发现其中的表达奥秘。基于此,我认为在课堂实践中尝试运用“勾联一延展一习得”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

(一)纵向勾联

一册语文课本一般三十篇左右的文章,几册课本文章更多,文体、结构、章法、顺序、句法、用词等各有特点,将正在学的与前面学过的联系起来,找出相同的一类,在同一“类”的阅读中去学习表达。

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让学生对比读同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就会发现都是列举表示时间延续的数字。再进一步探究:数字之间可以用顿号,为什么一处用逗号,一处用句号?原来句号、逗号表达出的是时间漫长,更能表现人物内心的着急煎熬。

像这样,经常回头看,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课文通过语言形态串联起来,同质或异质进行归类认识,能轻松积累各式各样的表达范式。养成习惯前后勾联,学生对言语表达形式的感受会逐渐从肤浅、迟钝走向深刻、灵敏。

(二)横向延展

教材上的课文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要领悟表达的多种方式,需要大胆从现行教材中突围,围绕某一个“表达点”把阅读教学的视野扩展到广阔的书籍世界,将语文课本与广博书籍联系起来,找出与课文句段篇相同的一类,在同一“类”的阅读中去学习表达。

学习《钓鱼的启示》,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美读环境描写:“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和含有“银色的月光”的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在如诗的画面、悠扬的乐声中,学生一下子就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月夜,发现美丽的月夜烘托了作者钓到鱼后的得意心情,且环境描写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夹在句子中的词。

接着勾联《丑小鸭》原著中的两个自然段:

段落一:于是丑小鸭走了。他一会儿在水上游, 一会儿钻进水里去;不过,因为他的样子丑,所有的动物都瞧焦不起他。秋天到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而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叫:“呱!呱!”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这只可怜的小鸭的确没有一个舒服的时候。

段落二: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他飞到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只天鹅!

    让学生默读,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见上文画线的句子),比较后发现美丽的景烘托愉悦的心情,凄凉的景烘托悲伤的心情。这里基于课文的环境描写,又延伸到课外的环境描写,这样的延展既是一种广域的互文,又是一种深刻的反哺,易于领悟表达方法

    (三)情境对接

   “教材是一个一个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有举一反三的运用,才能让学生逐渐成为熟练、妥帖、合理甚至有创意地使用语言,能用这种语言讲话或作文的人。”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特别需要创设与阅读中的“表达”价值点对接的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如前文提到的《钓鱼的启示》,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后,提供文本资料《自己开门》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故事中间加上一段环境描写,突出那样一个夜晚“我”当时的心情。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街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

街门外,漆黑一团,站在街门外,似乎感觉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到过的拐卖小孩的老疯人,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大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这里以语言创设运用环境描写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读一读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易于使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中。丰富情境的方式很多,用音、画、视频等媒体再现乃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都能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与阅读对接起来,学生就有了“表达”的辅助,那么每一次的语言运用实践就是表达能力形成的渐进点。

如此日积月累,养成习惯,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25487 本月访问量:1379305 总访问量: 56482142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