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幼教>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常州科学论文一等奖:“趣”中藏“料”,“导”引生“疑”

时间:2019/2/25 15:22:05 来源:姜田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746 次


“趣”中藏“料”,“导”引生“疑”

溧阳市埭头中心幼儿园  狄慧

新《纲要》将幼儿园活动内容划分为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五大领域,但幼儿园主要将活动的重心放在语言、健康领域中,因科学中涉及数学内容,科学内容反而不受重视。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深刻理解《纲要》和《指南》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从小打下好基础。为此,本学期我园将教学中心略转向了科学领域,在众多区域中加入了科学区,并在园本课程中添加了很多科学元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内很多老师积极准备科学领域的教研课。虽然这学期是第一次尝试,大家都还不知如何去上科学领域的教研课,但是凡事总有第一次,经过老师们的积极研究,加之外出学习,我园洋溢着科学的热情。经过一学期的科学研究,幼儿发现了科学蕴“趣”,科学藏“料”,科学需“导”,我也从中有了科学生“疑”。

一、科学蕴“趣”

科学中不乏乐趣,小朋友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更是蕴藏着种种科学乐趣。夏天来临时,小朋友开心地玩着大滑滑梯,一会就会有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大滑滑梯上有电。”我总会耐心地告诉他们那是“静电”。“静电?什么是静电啊,是静止的电吗?”“是安安静静的电吗?就像老师您让我们休息时,说要安静,静电就是不出声的电吗?”……小朋友的问题犹如夏天的火烧云,千奇百怪。“静电,老师也不好给它定义,但是老师会帮小朋友找出静电。”“是真的吗?”“是啊!”“XX、XX,老师说要帮我们找出静电哦!”围在我身边的小朋友突然四散开来,将这个有趣的消息分奔告诉各自的好朋友。

为了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第二天我就找来了“找静电”的小帮手,一把塑料梳子,一张白纸,并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把白纸撕成了小纸片。“老师,干嘛要将纸撕成小纸片啊!”“它们是静电的小帮手。”“一把梳子,还有这些纸片,真会把静电找出来吗?静电好像比较喜欢大滑滑梯。”小朋友们半信半疑。“待会老师变魔术,你们认真观察就会知道了。”小朋友们停止了提问,屏息看我变魔术。“老师干嘛要把梳子在头上蹭蹭啊?”“小朋友你们注意看,神奇的事情要发生喽。”“哇,小纸片被梳子吸起来了。”“梳子好像有了魔力。”“在头上蹭蹭的梳子怎么这么厉害,太神奇了。”“有谁想来当魔术师,也来变变这个魔术。”小朋友们被眼前的神奇力量惊呆了,个个都想上来试一试。我请了个别小朋友先来尝试,感知神奇的力量。“小朋友,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力量是什么吗?”他们摇摇头。“这就是静电。”“哇!静电好神奇,滑滑梯上有静电,蹭蹭头发的塑料梳子也有静电。”“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来找找静电。”

在本次寻找“静电”的过程中,由幼儿发现“趣”,从而生成大家寻找“静电”的课程,在由幼儿在操作中亲自体验静电的“趣”。

二、科学藏“料”

小朋友的生活中蕴藏着众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这些科学现象都藏在材料中。有了材料,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发现。充足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科学区角活动是以材料为主的,是以“材料为中心”的一种物质环境。首先,要保证幼儿有丰富(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去探索、去发现。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这学期在增添科学区这个区角时,我们注重添加了一些可供探究的材料。如,沙漏,万花筒,量杯,各种各样的镜子等。幼儿能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探索发现,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如,在科学区?有趣的陀螺”?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小朋友带来的现成的陀螺,可以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使陀螺转动,并记录在不同材质上陀螺的快慢;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不同质地的圆、吸管、水彩笔,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制作简易的陀螺;第三层次的材料有不同颜色(红、黄、蓝)的相同的圆,吸管,水彩笔,可以满足达到第三层次的幼儿发展水平,学习制作简易陀螺的同时,观察不同颜色组合成的陀螺在转动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颜色,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可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在探究中的主体性。

三、科学需“导”

丰富多彩的材料,轻松愉悦的自由探索过程,为孩子们乐于在“玩中学,学中玩”奠定基础。但是幼儿这学期是初次接触科学区,在丰富多彩的材料中,幼儿自由选择玩,在他们眼中,这些科学探索的材料和其他玩具一样,是他们平时玩耍的器材,存放在科学区的表格,幼儿也看不懂。小朋友进区后,也只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器材,而且每次玩几分钟,就会更换材料,用于记录的表格也是形同虚设。这就大大削弱了科学区材料投放的作用,更达不到设置科学区的预设目标。那如何才能将这些投放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教师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必须发挥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介绍材料,帮助幼儿了解材料,读懂表格。如在我班幼儿小实验“有趣的陀螺”中,我们准备了多个陀螺,并准备了相应的记录表。记录表要求幼儿将陀螺在不同材质表面的不同转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幼儿对陀螺比较熟悉,也很会玩,但是对于表格的意图,他们读不懂。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区域中的及时介入,及时引导,帮助幼儿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拿着表格先问幼儿,你觉得这张表格要求我们做什么?表格是彩色打印,幼儿立刻能反应出这是教室的塑料地面,这是桌子,这是教室门口的花岗岩地面……“小朋友们真棒,那你们猜想一下这张需要记录陀螺做的哪些实验呢?”“会不会是想让我们把陀螺放在教室地面、桌面、教室外的地面上玩啊?”“小朋友们,真棒,观察力真强,是要求小朋友在这些表面玩陀螺,然后比较一下陀螺的转速,它在哪种表面转的最快,在哪种表面转的第二个快,在哪种表面转的最慢?”“原来是这样啊!”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读懂了表格的意图,推进了科学实验的有序有效进行。随后幼儿就拿着陀螺去不同表面探究。探究结束,如何记录又成了幼儿的一大挑战。“要不我们标1、2、3吧,最快的第一名,第二个快的第二名,最慢的第三名。”“好。”幼儿在相应图片下方给上相应的名次。玩了几次以后,他们纷纷将记录送给我看,我点头表示赞许,但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记录的方式单一,都是采用的1、2、3。“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想不同的方法把这个现象记录下来呢?”他们纷纷低下头,若有所思地想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的头依然低着。这时,我有必要发散一下他们的思维,创新一下他们的意识,便问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你们喜欢的小花,五角星,爱心……来代替数字呢?”“对哦,我们怎么没有想到,还是老师聪明。”说完,他们再次实验,并运用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方式记录。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科学区充分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失幼儿探究的主体地位。

一个星期后,我更换了活动材料,添置了磁铁和各种可吸不可吸的材料。在实验中,我发现有的幼儿面对材料很会玩,也学会了记录。在探究磁铁“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过程中,虽然幼儿探究成功了,他们知道蓝的和蓝的,红的和红的不能吸起来,好像有种力量把它们分开,而蓝的和红的能快速吸住。但是在记录时比较茫然。在巡视区域时,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在白纸上画了红蓝两级的磁铁,红色一头和红色一头中间画了哭脸,红色一头和蓝色一头中间画了笑脸。我拿着这张纸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看的懂老师画的图吗?”“看的懂。”“那你来说说。”“老师这张图的意思是红色一头和另一个磁铁的红色一头吸不起来,但是红色一头和蓝色的能吸起来。”“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磁铁这个秘密,那你们会记录了吗?”幼儿点点头,又开始了实验探究和记录。

遇到如上情况教师应耐心引导幼儿学会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手记录,把自己想说给大家听的,用数字,用图画,用多种形式表述出来,感受科学探究记录带给自己的快乐成功感,努力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欣赏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科学探究中教师的重要指导作用。

四、科学生“疑”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会注意科学方法的使用,注意语言的严谨,力争取得最大的科学收获。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究,小朋友的科学意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也生出了一些疑惑。比如:在幼儿讨论后进行表达展示时,会出现幼儿表述不清,花费时间较长,未展示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讲话讨论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采取的措施主要为打断幼儿的表述过程,自行进行补充或解释幼儿的发言。这样就没有考虑到对幼儿的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没有达到“清楚明晰的表达 XX 科学现象”的预设能力目标。但是我园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城区幼儿相对薄弱,当幼儿不清楚科学现象,不知道如何表达,教师又不能将这些科学知识灌输给他们时,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的自主探究呢?

同时,我发现教师评价态度方式单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好坏都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息息相关。所以,教师是否应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合理的有效评价,以此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虽有一定的评价,但语言主要为“XX 真棒!”“你真聪明!”“太棒啦!”“真厉害!”……等简洁、泛化的正面鼓励性评价。针对幼儿做出的具体表现做出的评价如:“你的想法真让老师大吃一惊!”“小小侦探员观察到的和老师观察到的一模一样呢!”“你这样的方法让磁体吸铁钉吸得更多,真有想法!”……类似评价较少。这类的评价语言丰富,在肯定幼儿想法或操作的同时,也使得幼儿充满自信心,对接下来的活动也更有热情参与其中。教师们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评价使用较少,语言简洁缺乏。评价方式是否可以少采用终结性评价,多对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呢?

综上,科学中蕴藏着“趣”,“趣”引起幼儿探究,探究又需借助“料”,“料”少不了教师的“导”,教师在“导”中学习,又而生出“疑”。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5 今日访问量:38908 本月访问量:1008107 总访问量: 5611094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