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艺术>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群组教学视野下小学歌唱教学动与静

时间:2019/1/2 15:21:43 来源:朱凌怡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929 次

群组教学视野下小学歌唱教学动与静

溧阳市实验小学    莫静姣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动”与“静”》。

动与静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教学本身是以动为主,而小学歌唱教学中包括律动、聆听、演唱、表演、创编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音乐课堂结构既要动又要静。(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调控了。今天我将从唱歌教学的常规教学模式入手并结合一些音乐课堂的片段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我们在座的各位一线教师都知道,歌唱教学的常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感知旋律、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拓展延伸。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紧扣音乐要素(动中有静)

导入,是一节新课的开始,一个好的新课导入,会迅速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融入教学内容,它对于高质量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音乐课的导入离不开以下的几个原则,第一,音乐课的导入要具有音乐性。这是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而进行的导入。学生随着律动的音乐,慢慢进入聆听音乐的状态。第二,导入内容要贴近教材,将即将开始的教学活动作为服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辅助教师尽快切入教学主题。第三,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领域。第四,导入语言要简炼、自然流畅,切忌生硬刻意。不能带给学生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感觉。那样只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和不解。第五,导入环节要有创意,要新颖别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力。第六,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要将时间控制的恰到好处,一般在五分钟左右最为适宜。

下面我们欣赏一个教学片段,这是我在扬州参加三地四校活动时南京琅琊路小学的宋美扶老师执教的一节一年级唱歌课《勤快人和懒惰人》

播放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虽然学生的身体是在律动,但是他们整个耳朵都是处于很安静聆听音乐的状态,这也在于老师运用了新颖、特具音乐性的素材,宋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劳动动作(如拖地、擦窗、洗衣服等孩子们熟悉的动作)并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很有兴趣的解决了节奏问题,而不是枯燥地让学生读titi tata。这也是我从这节课中收获的一些教学方法。

二、感知旋律,充分感受音乐的美

第二个环节是感知旋律,老师们一般都会用到声势动作、画旋律线、图形谱、柯尔文手势、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节拍、旋律。聆听是最能体现出静的教学。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一小段王涓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唱歌曲目《村居》。

播放《村居》 

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是以风筝为线索,因为歌词中的最后一句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件事情,让孩子们模仿风筝,老师扮演放风筝的人,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得很有意思。

王老师在感受歌曲部分就把难点旋律通过音阶模唱、柯尔文手势层层递进地解决了,让孩子们的耳朵充分安静地聆听音乐。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有的老师在感受旋律时会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这些形式的目的,这些形式、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旋律、感受理解音乐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所以在感知旋律这一部分我们要以静听为主,以动为辅。
三、演唱教学 
  演唱教学其实就包含了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演唱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动静结合的教学。其实我觉得老师如果把前面的导入、感受旋律做到位了,那演唱好歌曲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音乐歌曲的旋律已经在大脑里复制粘贴好了,学唱歌曲部分无非就是唱谱、填词、声音状态指导、情感的表达,这个环节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熟悉歌曲是前提;(二)教唱歌曲不能碎(三)唱准歌谱是基础;(四)把握音乐整体性;(五)善于鼓励不可少;(六)及时纠正要记牢。 关于第二点我也是深有感触,之前我也有这样一段时期,在教唱环节特别的碎,容易把自己预想会出现的问题丢给学生,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地碎碎地扣,其实这不仅破坏了旋律的完整性,而且也毫无美感,学生的演唱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静下心来好好教唱、好好感受音乐之美。

四、拓展延伸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具有的基本特性所造成。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演唱、演奏、创作、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就难以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欣赏音乐。因此,编创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实践,在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感。跳一跳能拿到,用自己肢体动作来感受体验,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胆识、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各不相同,课堂气氛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在低年级要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常言说:动作表,静则思。动是鼓励学生参与的意识,静则是聆听音乐的保障。小学音乐课堂上就应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静动交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美的课堂氛围,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上就是我今天讲座内容,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指正。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17876 本月访问量:1324671 总访问量: 56427508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