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诗歌鉴赏与创作

时间:2018/12/24 9:52:35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2236 次

诗歌鉴赏与创作

溧阳市永平小学  余金元

——诗歌鉴赏

导入

作者与读者,千古俱成梦境。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送无可上人》 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一、诗歌鉴赏要关注字音间的各种联系

古诗文气贯通,音流畅行。古人在论文气时,有“因声求气”之说。古诗的声音节奏往往与表达的诗意相应。朗读古诗,如果能关注字与字音的联系,字词之间的前后联系,字与篇章之间的联系,打开他们的“声音”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

加强字音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可以展开心境。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告诉我们,唯有打开心扉才能容纳万物,获取源源不断的新知。可谓打的越“开”,“来”的越多。诗的意思如此,朗读也是如此。将“半亩方塘一鉴开”之“开”,与“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来”前后联系起来,朗读时将“开”打开,“开”音拉长,“来”音读悠远些。这样的朗读就能传达出作者徜徉容与,无往而不适的心境。“开”音与“来”音的贯连、呼应,也能启迪学生体会诗之前后呼应,文脉贯通之妙。

朗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能加强“绝”与“灭”,“千”“万”与“孤”“独”之间的联系,就能较好地理解柳宗元在永贞革新案后孤独困苦的窘境。若再将“翁”与“独钓寒江雪”的“雪”联系起来,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澡雪精神”吗?(澡雪:以雪洗身。古人认为雪色洁白,晶莹剔透,象征着纯洁,乃世间至纯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并以此喻清除意念中的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如此一来就能够深刻理解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心境了。

加强字音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可以体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古人四声歌诀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诗中的“白”为古入声字,读音短促。现代读“白莲回”都是第二声,用现代普通话读“偷采白莲回”比较拗口,犯孤仄之病(平仄平平平)。当古今读音发生碰撞之时,面对当下的小学生,该选择什么读音呢?可以用现代读音的变调来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师稍作提示:将“白莲回”中的“白”字读轻短些。学生在两种读法的比较中更能领会古人平仄之美、智慧之美。

加强字音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情。

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读“撑小艇”要联系“不解藏踪迹”。因为“不解藏踪迹”所以是“撑小艇”“回”,而不是“划小艇”“回”(撑船为站着划船)。在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加强“撑”与“不解”之间的读音联系,字义推敲,读出小娃的天真无邪。而小娃的兴奋忘我之情在“浮萍一道开”的“开”字上得到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中将“撑”音与“开”音联系起来,撑开“撑”音,放开“开”音,就能很好地传递出小娃“不藏”的天真性情。

加强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哲理意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千古名句,有人说“依山尽”的应该是“红日”,这才符合生活实际,写“白日”是为了平仄和谐而已。此话有待商榷。

我们知道汉语具有音形义一体的特点。汉语声调的分配法很可能受原始直觉的影响。字音对其表示的意义有一种象征关系,起着描摹作用。如“飘扬、飞翔、升浮”为平声,“降落、碎裂、重坠”为仄声。含“轻”意者为平声,含“重”意者为仄声。“清而轻者上为天,重而浊者下为地”。

“红日”与“白日”比较,“红”为平声,“白”为古入声字,为仄声,“白”比“红”亮些。“白”字音对其表示的意义有一种描摹作用。“白”与“尽”相呼应,展现了阳光由强转弱,太阳由升到降转落的过程。“白日依山尽”是时间变化过程,太阳由白变红,是写时光流转;“黄河入海流”是空间流动过程;欲穷千里目是对时空的穿越;更上一层楼为来到另一番境地进入另一番境界。加强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哲理意蕴。

加强字音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可以传递气氛。

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全诗浑然一体,前后呼应。有人质疑“月黑雁飞高”一句,说月黑怎能看见雁高飞?其实月黑之夜雁的高飞看不清却听得见。而正是从“月黑”之夜“大雪”纷飞之时还有“雁飞高”中知道“单于夜遁逃”。从“高”引出“逃”,音韵和谐,语意流畅。“月黑”呼应“大雪”,章法和谐。从“月黑”“雁飞高”“大雪”读出单于的“遁逃”的隐秘,再结合“弓刀”就更能传递出敌军“遁逃”我军挥“刀”“逐”敌的紧张气氛。由此可见朗读时抓住字音,联系字义,可以传递出诗歌的情感气氛。

加强字与字之间的前后联系,可以进一步丰富人物的阅读感受。

毛主席《七律长征》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的读音,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着读,一组读“暖”,一组读“寒”,联系句子体会不同情感。有学生读出“暖”中含有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寒”中“寄托血染大渡河的哀思之意”。

进一步联系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引导学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将“等闲”与“暖”“寒”联系起来,学生则又读出“红军喜悦”“敌人胆寒”的另一层意思来。

二、诗歌鉴赏要辨析字音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裳”的读音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读“cháng”,也有人认为读轻声“shang”,然而最恰当的读音是什么呢?哪一种读音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呢?

从“裳”字的历史和现在去探究“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衣裳”的“衣”与“裳”字意思不同, “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裳”也泛指衣服,如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江水》)。《说文》曰:“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现代汉语中“裳”是轻声,读“shang”,它只用在“衣”字后面,构成“衣裳”,“衣裳”是双音节词,它作为口语使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诗中的“裳”古时读“cháng”,不读“shang”。

从与“妻子”的读音比较来看“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妻子”的读音现代汉语读“qī zi”,“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分为“妻”和“子”作“老婆”和“儿女”说,读“qī zǐ”。我们再看“衣裳”的读音现代汉语读“yī shang”,而“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衣裳”分为“衣”与“裳”,作“上衣、下衣”解,参照诗中“妻子”的读法“衣裳”也应读“yī cháng”。

从古代汉语的声调和诗的平仄来看“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古代的四声是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根据语音特点去看,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裳”也不可能是入声字。

从七律的平仄来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属于仄起首句不押韵,它的平仄属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古诗朗读讲究“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所以从平仄读音来看“裳”应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从理解诗人的心情来看“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裳”如果读“cháng”音,取下衣义,更能真实地表现出诗人忽闻捷报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感波涛。泪滴上衣,复染下衣,其泪流满身的情景如在目前,尤其生动。若单一理解为衣服,则文情黯然失色。

从读音的发展趋势来看“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裳”是轻声,读“shang”,它只羞涩地用在“衣”字后面,构成双音节词“衣裳”,作为口语使用。而“裳”在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中都保留了“cháng”的读音和字义;在古代汉语的字典和词典中“裳”都读“cháng”,其音其义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如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 cháng”)后《六幺》”。又如元代乔吉《水仙子寻梅》中的“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如果我们教孩子把“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裳”读“shang”音,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以后要碰到的“红衣绿裳”“霓裳”之类的该如何读?拒绝读“cháng”音,忽视“cháng”音的现实存在,结果只能是在“shang”的读音中独舞弄清影,无法面对古文了。

三、诗歌鉴赏要读书明理,读书穷理。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史记卫青传》: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至茏城,斩首虏数百。《汉书》注:茏,读作龙。清代乾隆时的蘅塘退士说“龙城、飞将盖二事,此合之,误也。”其实卫青、李广二人与秦朝汉代相应,又有群英辈出之意,恰好突出诗歌思慕良将、渴望良将的主题。至于把“龙城”说成“卢城”,更是荒谬。第四句中的“教”字,在平水韵中同时属于下平声的“三肴”韵和去声的“十九效”韵。在此处表示“使、让”之意,属平声,可变通地读为“jiāo”;同样的语意在普通话里读“jiào”,属于仄声。

《枫桥夜泊》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刘坡公说:“句则佳矣,但夜半非撞钟之时,有理短之弊”。晨钟暮鼓,每逢大事有钟声。《将进酒》里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之句,富贵人家宴会时常鸣钟击鼓作乐。作如下几番思考:寺庙里的钟声?钟声来自寺边富人家的豪饮宴会?事实上的钟声?梦幻里的钟声?夜半钟声到客船,乃心中之钟声,又与首句“乌啼”相应。实乃妙笔生梦,生花妙笔也。说理短之弊,那么香飘十里作何解?

《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的联系,可从“生紫烟”“银河落”看出:“紫烟”,紫气东来;紫烟,水如烟,涛似雪。

《观书有感》因为“活水来”,所以“一鉴开”。

《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有人自作聪明改为“不要人夸颜色好”,认为如此才合乎平仄。不知王冕是何人物,平仄不和,追求古朴,不与时合才是王冕的真性格。

四、诗歌鉴赏要反复玩味。

语音:诗人出于表达不同情感色彩的需要,在文字、音韵选择上颇下功夫。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要开口一读这满是唇齿音的三句,辛酸、悲戚之感油然而生。传神地写出了神情、环境、遭遇、内心。

音变:如“海天愁思正茫茫”中“思”在古代有平去两读,动词思念读平声,名词思绪读去声。此处读去声。

押韵:七言律诗以第一、二、四、六、八押韵,第三、五、七不押韵为多。八句中,押韵句有五句,不押韵句有三句。三五八的比例,均与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接近。

平仄:《江雪》,千山鸟飞绝,押仄声韵。

节奏:《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同节奏的句式对于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诗以十言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落笔不凡,气势磅礴。用排比句式表现作者深重的感叹。接下来用六个七言句发出诗人狂放的心声。转而“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加快,富于变化,惟妙惟肖地把诗人的醉态展露出来,将笔下之诗还原为生活之歌。

语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用了“共潮生”而为什么不用“共潮升”?“升”字表示由低到高的向上趋势,“生”是“出生、初现”之意,是说月亮随着海潮涌动出现,表现的是海上观月所见的一瞬之美,是海潮的荡漾之美与月亮的起伏之美的结合,是海潮与月的共生之美。类似带“生”的句子还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白云生处有人家”。

修辞: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如对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借代,“左牵黄,右擎苍”

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陌生化,悖理,语序混乱:“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章法

承笔衔接法、转笔呼应法、合笔结束法、寓意托兴法、颂中寓讽法、褒中有刺法、借物兴感法、触景生情法……

起笔突兀法,“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起句相对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收句相对法,《宿建德江》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情景法(通体写情,通体写景分写情景,合写情景)

反托题意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尾相贯法,《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前后相应法,《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歌写作

戒剽窃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李白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

当化用

归园田居

作者:陶渊明 (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本诗中,作者不易察觉地化用了汉代杨恽的歌辞:“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原句意思:南山有一块地,杂草丛生,种了百亩豆,只剩下没用的豆秸,人生就是行乐罢了,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富贵呢?
   
这首诗的真正用意是讥讽皇帝治国无方,忠臣遭弃,剩下的全是无能之辈。陶诗化用杨诗,移植了杨诗的某种涵义,表达他对政治的看法。“理荒秽”三字别有用心,有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来纠治整个社会“荒秽”的意思。

反用

《山居秋暝》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而王维的体会恰好相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山中朝中好,洁净纯朴。

“断章取义”

写诗歌的人,在引用一首诗歌时,并不去领会诗歌的意旨,而是以自己的意愿去割裂完整的诗篇,加以重新阐释,为己所用。“断章取义”的接受方式体现了很强的实用精神。

“有眼无弦”

苏轼向往陶渊明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虽然也推崇陶诗的平淡之美,但更标举杜甫的诗歌法度。他说:“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有眼”妙处有法可依,“无弦”高意无迹可求。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接第一句之风疾,第四句承接第二句之渚清;以上是写景。第五、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写;第七句顶第五句作客,第八句顶第六句多病,也是写情。全诗层次分明,章法句法清晰可循。

“活法”,吕中一倡导“活法”论,既讲求诗法又不为法所拘,化外在之法为内在之悟。

“大体”与“定体”,王若虚提出有“大体”无“定体”。

 

-——诗歌创作

咏北山

——近远

慧通双禅寺,

花漾一北山。

囊虽归复去,

心已入田园。

 

游天目湖偶得

——近远

春日偷闲天目湖,

风光醉我入酒屋。

醒来欲往何处去?

逍遥桥边第一壶。

 

咏柳

——近远

秀发轻拂舞细腰,

谁家少女这窈窕?

人生似梦堪织梦,

绿遍山川作絮飘。

 

近山,远山

——近远

近山,远山,

落照草莽间。

昏鸦归雁,

声声里混作糊涂一片。

叹多少豪气冲霄汉?

天目湖前,南山塞里,

状元阁上,孝子泉边,

醉意流连。

 

 

遇中秋

——近远

中秋忽悄至,

盛夏去年来?

日月悠悠转,

苔梅淡淡开。

 

过平桥

——近远

道狭藤映水,

树壮裹岩根。

流瀑蝉声唱,

平桥赶路人。

 

乐宴

——近远

垂涎三千丈,

缘何这模样?

佳肴更佳人,

又双叒叕

 

如梦令

——近远

常慕勇敢去争

也曾不屑于伸

风雨无晴路

休怪老天作甚!

狂奔,狂奔

莫使日月沦沉!

 

鹧鸪天 暴风疾雨洗九州

(王宝强离婚案有感)

——近远

暴风疾雨洗九州

萨德边海近堪忧

相逢不语生生事

宝强离离总不休

无一语,上高楼

惊瞥雕鹗早横秋

西山落霞飞不见

渔夫依然在垂钩

 

夜雨偶成

——近远

夜半惊涛看槛头,

犹喜尚未漫入流。

听它风雨如何下,

待我更上一层楼。 

 

咏钓鱼岛  

   ----近远  

青青钓鱼岛,

脉脉游子情。

彼倭穷寇何?

谁也不平鸣!

 

登严子陵钓台 ——近远

寻不见一个英雄,

觅不得一个豪杰。

感喟……

 

子陵隐,陶潜归,

无关黎民泪。

说什么林下客,山中相,江上野鸥闲,

晚风晓月谁不会?

 

无钱的亲近,

痴儿的唤醒;

不敬衣衫只敬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

谁为?

 

忽讶大蝴蝶,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扇绿了钓台,扇亮了苍穹。

可慰!

 

问江中的鱼儿

——爱谁?

 

 

无  题

---静远

一样悲欢一样歌,

人生价值有几何?

小民初学浮蝼蚁,

壮士翻江逐浪波。

 

公交车上

——近远

好久不看诗了

心中更无诗意

窗外

车来车往

人来人去

光影晃动在网的中央

 

越修越窄了

人流如潮中

看不见远方


你的追逐你的磨

——近远

你在追逐

跌倒,你再追

跌痛,你再逐

你如夸父一样追逐

明明知道不可能

你为何如此执着?

明明知道不可能,

你为何如此拼搏?

明明知道不可能,

你依然不让岁月蹉跎。

你说:“我的追逐,就是我的磨。

月,可以磨圆;

璧,可以磨亮;

中国女排可以磨出奥运金牌,

我的生命也可以磨出一曲动听的歌!”

 

——近远

裂变——

年轮。

 

人,

也如树一样,

长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近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深潜海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而是当我疲惫时

依然不忘发消息给你

指望你能帮助你的孩子

而你

却理也不理

 

 

心情

----近远

心情,

如一张白纸。

平展在桌上,

无风不起。

静,

是我的梦幻,

幻出七彩的斑斓。

风呵,

别指望搅乱我的梦。

是你

让我走得更远!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40 今日访问量:2257 本月访问量:122463 总访问量: 56678637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