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幼教>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关于区域活动的“思”、“悟”、“行”、“察” 张文渊

时间:2018/11/20 15:23:50 来源:姜田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1722 次

区域活动的那些事儿

 ——关于区域活动的“思”、“悟”、“行”、“察”

溧阳市书院巷幼儿园    张文渊

 

最近我在园内进行了一个有意思的调查活动,调查的对象是2个大班,2个中班,总人数:141人,其中:男生:64人,女生:77人。调查的问题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你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图表

班级

男生总数

女生总数

 选择区域

选择户外

选择其他

区域占比

户外占比

其他占比

1

22

14

23

7

6

64%

19%

17%

2

19

17

29

7

0

81%

19%

0%

1

17

18

20

13

2

57%

37%

6%

2

14

20

18

7

9

53%

21%

26%

其他是指除区域、户外意外的活动,如:集体活动时间、散步活动、午睡间餐等生活活动。

从上面的数据上我们至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对区域的喜爱程度。

一、学而思——区域活动知多少?

1.什么是区域活动?

关于区域活动,你是怎么理解的?说一个关键词一句简短的话。

迄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如果要给它一个描述性定义,简言之,就是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区域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有一个特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取经验,获得发展。

2.区域按照种类分,一般可以分为:常规区域(如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益智区等),特色区域(这种特色可以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主题区域。

 

二、学而悟——我的区域谁做主?

“我”指的是谁呢?(是老师还是幼儿?)调研:教师在区域准备这件事上忙不忙?那怎么办?

一起来看一看以下这段文字,看看我们有什么启示?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的博客里有篇文章叫《墙面环境这点事》,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怎样才能将环境中的这点事变成孩子的学习事,而不至于整天埋头忙碌呢?曾经,我和全班29个孩子,面对一堵5米×3米的白墙,用了15分钟的时间规划情景,用了30分钟的时间小组制作,令同事和园长惊叹。接下来的几天,在那面墙的环境中,孩子时不时地添把笑话“鲜花”,堆个小山,挖个池塘,养些鸭子和甲虫,日渐丰富,生趣盎然。

这时,墙面环境这点事,真的成为孩子忙乎的心头事。

这时,墙面环境这点事,就成了老师省力却依然需要用心的事。”

尽管我们强调区域环境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区域环境创设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与幼儿无关。如果我们认可班级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那么布置班级环境就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任务。所以在区域环境布置时,要真正体验幼儿是主人的理念,让幼儿在参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那么,如何让幼儿参与区域环境的布置工作呢?

1.参与区域的规划设计

每个学期开学初,相信每个班级的老师都在思考着一件头等大事——那就是如何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规划区域。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讲,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讨论并设计:班级需要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在什么位置?容纳几个人?玩什么游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请幼儿自己讨论商定,然后全班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也可以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班级布置,然后组织展览和讨论,最终由幼儿决定方案。

游戏是相通的,不管是户外游戏,还是区域游戏,举例:书院巷幼儿园户外场地由孩子参与设计和规划的案例,我们是这样做的——在我园园所升级改造期间,老师们就不断思考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高效的户外游戏场,如何能够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游戏、幼儿园的主人。于是,我们邀请了孩子、家长共同参与设计“我们心中的幼儿园”。为此,我园大班组开展了创造性主题活动——《我心中的幼儿园》。

幼儿通过参观、自主观察、自由表达、设计制作等形式表达对于新园舍的憧憬,他们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园舍,尝试为幼儿园进行大胆地设计和创作标志,并与父母一起完成手工“新园舍畅想”的制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全园师生发出了“畅想书幼 创意无限”的倡议,邀请大家一起为幼儿园献计献策,规划设计幼儿园户外游戏场。

在全园大行动后,共提交了19份设计稿,我们将这些优秀的设计稿一一进行了展示,让家长、幼儿一起为这些作品进行投票。最终,我们将孩子们、老师们的智慧结晶将由图纸一步步落实为真实存在的孩子的游戏乐园。

2.参与材料的搜集

    幼儿园或班级门口开设一个“百宝箱”或“材料库”,家长和孩子们随时都可以把自己家里不用但还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或废旧物品带来,于是,孩子们每天的区域活动材料都很丰富,都会有更新和补充。

3.参与材料的投放和布置

新玩具或材料到来之后,投放在哪个区域、和什么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怎么使用……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决定。

 

三、学而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割和材料的投放

(一)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割

 刚才说到区域环境的创设大到区域的整体布置,小到材料的搜集和准备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让孩子成为游戏中真正的主人,但绝不是说让老师们都倾向于“放任不管型”的管理模式。为了有更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遵循在区域划分上最基本的几点要素,如:光源和水源、动区和静区、区域之间的联动等问题,孩子们不会考虑到这么细,但教师必须站在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整合意见,合理规划,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1.“动区”和“静区”要避免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区域“动区”和“静区”要有意分开,避免其间的相互干扰。

相对安静的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宜相邻而设,并与相对热闹的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隔开一定的距离。

2.“光源”和“水源”的考虑

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表演区、角色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而美工区因为经常接触到颜料、画笔、水等材料,考虑到为了让幼儿便于清洁和取用材料,应该让美工区紧邻洗手间,采用就近原则。

3.区域间的联动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对独立但也应有所联系,当区域之间的联动产生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会使游戏向着一个更丰富的方向发展。例如:建构区和表演区是靠在一起的,建构区几个孩子用积木围起了一个圆形的剧场,在旁边的表演区的一个孩子看见了,她戴上漂亮的头饰,走到建构区,在圆形剧场里跳起舞来,还招呼表演区的其他小朋友:“快过来,这里有舞台!”如果这两个区域没安排在一起,这样的游戏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4.创设静思或独处的空间和留白区

独处静思为儿童提供了思考、想象、投入到不受干扰的专注中、恢复情感控制力以及从紧张互动中放松的机会。国外有调查显示:无独处空间幼儿园里的儿童,相对较少与同伴互动看,他们更多地处于游离闲逛状态,并且更具攻击性。同时,研究证明,独处静思的空间与儿童未来的认知发展有关。

留白区,顾名思义,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自主和创造,我想留白的意义也在于此。

 

呈现某班级区域平面图,互动:这个区域设置合理吗?怎么样更优化?

 

(二)关于材料的投放

1.  确定材料的具体数量。观察在先,调整在后的原则。如果儿童等待或争抢玩具,这就意味着材料不够,需要增加同类材料的数量。但如果有过多的材料,儿童可能难以选择,或难以找到他们所需的材料。(以建构区为例)

2.  选择合适的材料。

(1)材料需要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当材料稍稍难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时,教师可以搭鹰架帮助他们达到更高一层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举例:中4班泡沫垫棋的研发

     如:中四班的棋类区投放了一段时间的如动物棋、飞行棋,在孩子们逐渐了解和熟知游戏规则和玩法以后,渐渐对其失去了原先的兴趣热度,老师们发现了这点并及时跟进和调整材料。她们利用教室里闲置的泡沫垫和孩子们一起在上面做起了文章,这个可以做棋吗?如果做棋可以怎么设计?怎么样好玩?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什么样的挑战和难度?让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能够跳一跳就能达到一个更高一层的发展水平?这是老师们设计之初思考的问题,有了思考就开始行动了。在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共同参与下,有了一个泡沫垫棋的初步模型。请看图——

(2)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游戏调研中发现,经常会有老师投放一些仿真玩具,如娃娃家投放一些玩具蔬菜、玩具水果、鱼类玩具等等,幼儿在那假吃假喝;生活区提供了一些动物玩偶、洗澡盆、手帕、头箍等装饰性材料,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是把小动物假装放在洗澡盆里洗洗澡,然后用布包一包,用装饰性材料帮小动物打扮打扮,游戏停留在“做做样子”的层面,不禁要思考:这样的游戏真的需要吗?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发展有多少?快乐又有多少? (PPT,看一组投放真实材料的照片)

3.  既要有开放式材料又要有封闭式材料

     封闭式材料(如:拼图、益智板 、金字塔、九宫格……   )开放式材料有哪些?( 纸筒、麻绳、纽扣、树叶、树枝、纸杯……)

开放式材料能满足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长期保持他们的兴趣,并能推动儿童创造力和深度思维的发展。

4.  通过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示材料

     在谈到创设瑞吉欧环境时,甘迪尼说:“摆放良好并引人注目的材料,可以提示儿童能做什么。如果你有透明的器皿、种子、干花、彩纸、纽扣、弹珠以及类似的材料,他们会很吸引人。”你想让儿童注意到什么?引人注目的展示能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比图:对比实验: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做个实验,同样的材料你用不同的摆放方式或陈列方式,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参与度有何影响?)

 

四、学而察——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主要根据PPT来解说)

1.何谓观察?

观——认真地看,察——深入分析,理解、形成判断。

观察——在自然情境下,借助一定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细查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信息、展开客观分析并进行有效教育支持的过程。

2.观察的意义:观察让我们走进儿童、解读儿童、做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

3.观察的现状:问题1:不观,问题2:视而不察,问题3:察而无据

4.观察前的准备:决定你想要发现什么;确定观察的目标儿童或观察区域;

确定重点(观察目的、内容)。呈现我园现用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解读。

5.观察重点的选择:举例、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的观察重点会是什么?请大家说一说。

6.观察评价:(1)年龄特点

a.年龄特点的把握

b.普通特点对比

c.分析原因是什么

(2)发展经验

a.领域发展目标

b.与该领域发展要求对比

c.分析原因

(3)学习品质

a.学习方式

b.具备的学习品质

c.支持幼儿学习

2.分析依据

《指南》

《纲要》

发展常模

……

7.让观察成为常态:我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如:游戏现场调研(呈现区域游戏观察记录表)、网络研讨学习、《指南》举例等等。 推荐学习书目:PPT

结束语:“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时,你没有看见他;当你关注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他;当你关心他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看见了他。”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9 今日访问量:30090 本月访问量:1413623 总访问量: 5651646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