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儿童立场下,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

时间:2018/7/11 17:41:33 来源:杨春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471 次

          儿童立场下,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

          溧阳市西平小学   袁桂丽

一不小心立了个这么大的题目,很是后悔,为什么,驾驭不了呀!那我今天就把自己做的比较好的跟大家一起分享。

工作至今,听了无数的课,记忆犹新的是刚毕业那会儿去局小听的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还记得那是一位瘦瘦的女教师,个子不高,穿着一条黑色连衣裙,很干练的样子。她的声音自带磁性,抑扬顿挫的朗诵让在场的老师们深深地沉醉其中。她的问题也不多,但个个都问在了刀刃上,在她的熏陶下孩子们也津津有味地吟诵着,或思或写,整堂课动静结合,师生情感喷涌,智慧火花不断闪现。很多年过去了,像这样扎实又灵动的课确实不多见。回来后,我一直以这位老师为榜样,从最基础的抓起。因为我自始至终认为,评价一个班的整体素养,无非就是看孩子们的字写得如何,书读得如何,口头表达如何,文章写得如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说读写。

有人说儿童立场可否理解为尽量迎合儿童快乐的需求?恰恰相反,是基于儿童的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是对他们的发现和引领,对尚不健全的生命以渐进的成全。

作为一线教师,与其说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还不如说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什么。

一、 扎实的课堂

1.读好书。万事开头难,三年级接班的第一天开始,只要是读书,我必须让他们读得字正腔圆,一定要把小和尚念经的毛病改掉。首先,不要大声读。我觉得大声读不是读书而是喊话,试想喊话怎么能做到有感情呢?其次,低年级学生读书最会把三个“de”读得特别长,感觉很拖沓,所以要尽早将可以预知的坏习惯改掉。我记得有一次一接班,我花了三天时间就训练学生读好这三个“de”,一开始有些费力,慢慢地,经过示范,不断地纠正,学生自然能改掉。读书讲究一个原则能早训练就尽早。还有老师必须要有较好的语感,在你的潜移默化下,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即使不指导,他自然也能读到位。我一直觉得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要循序渐进,一开始,为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我一般的是一个人读一句或者几句。(不要小火车读,为什么,他知道自己大概读哪句,根本就不)等到了高年级,我就会换着形式读,比如平时我就很喜欢用断诗的形式让他们练习,学生就知道哪里应该停顿一下较好,再配上音乐情感就一下子出来了。

2.注重积累。我们说厚积方能薄发,这个道理都懂。但是如何落实到位,就需要我们做个细心的老师。如不放过任何环节:试卷、补充习题、甚至是语文书,只要是好的语段哪怕是不要求背诵的都可以划出来背一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比单一的摘抄背诵效果好得多。当然积累贵在坚持。每天我都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好的语段,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成语、一句经典的话都可以,我们班只要有积累的机会我是绝不浪费的。(例子)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储备当然就丰富了。所以为什么老师们借我们班上课总是说“你们班的学生思维好活跃呀!”活跃来自哪里?平时的训练到位。提到一个题目,他就能滔滔不绝地讲一大段。当然必须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在练笔当中只要有好的语段打了“五角星”被其他同学录用,那你今天的摘抄作业就免写,直接变成看书。而且在他人的摘抄本上定要留下你的大名,这种荣耀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具有激励性,想写不好都难,这个班带了四年,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常州市现场作文比赛一或二等奖。

二、 灵动的课堂

    1.思路清晰,突出重点。每篇课文都有亮点,千万不要觉得哪哪都好,都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这样的后果是要么时间来不及,要么就感觉太乱,真是吃力不讨好,所以要懂得取舍,要提高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如《孔子游春》中,我就精心准备了三大块“赏春”“论水”“言志”。又把论水作为重点,赏春作为次重点,只要论水这一环节讲解到位了,“言志”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无须赘述。至于课文里的其他细节如果你还舍不得抛弃怎么办?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总览全文的问题,如学到最后让学生谈“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答案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记得有一个学生就说“孔子是一个有趣的老师”我一听觉得用词肯定不恰当,我也不急着否定,只是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因为书上说他一边侧耳倾听,一边手舞足蹈的跳起舞来”“哦,我们一般不说有趣的老师,可以换个词?”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童心未泯,寓教于乐”。学生都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语句来谈,答案层出不穷。

    2.学会倾听,及时指导。很多老师会埋怨语文课难上,学生天马行空,自己很难把握。这里就要求老师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孩子的发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其次要有的放矢。如教《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时,在谈到水有德行时,一学生针对“哺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捕捉到这个信息后赶紧追问“听出了没?他特别关注了哪个词?”学生说“哺育”,“好眼力,能迅速把目光锁定在关键词上,对这个词你还想补充点什么?”另一个学生马上就能有针对性地谈体会了,我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嗯,你的理解和他的理解又不一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样的暗示下,学生的体会越来越深刻。整个过程我觉得还是比较自然的,不做作,也让更多的智慧得以迸发。所以,我总觉得做语文老师不容易,把问题抛出去,你还得根据学生各种回答再收回来,再说现在的熊孩子又特别多,提的问题千奇百怪。说到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对每一篇文章可能出现的相关知识你必须要全方位的了解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时候听课,哪怕是全国的比赛课,都有这样的现象,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一脸雾水:“有这句诗吗?这句名言谁说的呀?”你看,这就尴尬了对吧!就再比如教《孔子游春》这一课,我就恶补了好多关于孔子的名言以及它们的意思等等。因为我们对名句可能了解一些,但对他的确切意思可能还是模糊不清的,对于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含糊其辞。记得有一个学生说到孔子还说了一句君子的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哦,什么意思?”学生说了一通。我立马补充道“嗯,意思说对了,只是它不是孔子说的,它出自高阳。。。。”那一堂课学生学到了很多词汇,如“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下课时学生还意犹未尽,那种崇拜的小眼神哦,这一刻,还真有点小确幸。

三、 理清思路,注重方法

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最苦恼的是一天忙碌下来依然浑浑噩噩,不知道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就如同一堂课,看似轰轰烈烈,可静下心来想想,我教了什么,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不清楚。更多时候是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七彩语文》杯“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我在线听了很多课,并且对很多优秀的课做了认真的记录。凡是公认的好课都有一定的规划,都能见微知著,给学生另辟蹊径的空间,有功夫茶的意识。

如《争论的故事》(见课件)教学生概括的方法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见课件)思路清晰

如《水》这篇文章很长,如何长文短教,这就需要我们动动脑筋,我记得这位老师就抓住三个场景来讨论的。这个问题正好贯穿文章始终,反正问题一提出来我忽然就膜拜了。

说白了,就是每堂课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方法和特色,或设置悬疑,或埋下伏笔,最后还能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你的课就已经胜人一筹了。

所以,前些日子当看到《七彩凤凰教育在线》官网上评委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文体意识、读写意识、语文意识时,我就有种“君子所见略同”的感觉,因为我其实就是抓住这三点来说的,把这句话作为结尾,是不是很应景呀!最后我还想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学生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你的课,那么都做一个有趣的老师吧!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50 今日访问量:25215 本月访问量:804500 总访问量: 57360674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