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综合>幼教>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常州评比一等奖论文

时间:2018/1/8 16:21:54 来源:姜田芳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597 次

户外平衡区器械摆放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中心幼儿园  王燕

摘 要: 幼儿园晨间户外平衡区是幼儿园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的器械多为体育器械与自制小型器械相组合的形式,幼儿参与游戏时,游戏行为随着器械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器械的摆放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具体表现在幼儿的游戏路径、游戏规则、游戏中的动作水平和游戏兴趣四个方面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各方面的影响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平衡区、器械的摆放、解决策略

我园将户外区域结合场地特征和幼儿游戏需要划分为若干区域:钻爬区、沙水区、投掷区等。我负责的主要是平衡区。平衡区主要由平衡木板、轮胎、竹梯等专门用来进行平衡练习活动的一些器械组合而成,投放在晨间户外体育游戏区域中,结合一些辅助材料就成为平衡练习区,是幼儿进行平衡练习的主要场所。通过器械摆放方式的不同使各种器械功能进行交替使用,产生活动的趣味性和规则性,吸引幼儿参与区域内的体育游戏。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器械如何摆放直接会影响着平衡区幼儿的游戏行为。

 一、 器械摆放影响幼儿的游戏路径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需要组织好幼儿的游戏活动。而游戏的实施路径是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方式。幼儿的游戏路径是指幼儿从游戏起点开始到结束再回到起点所形成的完整路线,从侧面反映幼儿是否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有序的游戏,在体育游戏中,能够清晰地看出幼儿练习的身体动作的轻重点。

  (一)问题:“一字形”器械拉长了幼儿游戏路径,隐性浪费时间

我园的平衡区共有四个长板凳、若干竹梯和轮胎、自制木桩、平衡石等。开始观察的前两个星期内,平衡区的放置方式: 由西向东一字放置四张长板等,长板凳之间都架上竹梯,过后是放置了平衡石,然后是木桩、最后是一字排开的若干轮胎。教师将其游戏情境设置为“过小桥,走小路,排地雷、走小沟”幼儿从长板凳开始,中间不能离开一直到最后走过轮胎来算是终点, 所以游戏到终点之后要想再来一次,必须从最东边的轮胎处再跑回最西边的长板凳架处,东西两点之间相隔近15m 的距离。如果幼儿要进行一个来回的游戏,他的直线往返有30m 的路程,浪费在走的时间很多,间接的消耗了游戏时间和体力。

 (二) 策略:“口字形”器械缩短幼儿游戏路径,间接保障游戏时间

 在平衡区游戏开展到第四周的时候, 教师将游戏的器材设置进行了空间上的调整: 南面两长板凳之间放一个竹梯,北面两座长板凳之间放一个竹梯,东面放置一字排开的轮胎、平衡石和木桩等,整个器械的空间布局就像一个底下缺一横的“口”。 这样一来, 孩子就可循环游戏,孩子们从南面的板凳下来到北面的板凳的路程缩短了,节省了重新开始下一轮游戏的时间以及体力,从而让幼儿在相同的时间能够更多的参与游戏,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把更多的游戏时间还给了孩子。

  二、 器械摆放开放度影响了游戏规则的遵守和维护

不同的器械摆放方式产生的游戏规则也会不同,这不仅和场地的限制有关,也与幼儿的变化了的游戏行为密切相关。

(一) 问题:全开放与全封闭的器械摆放不利于游戏规则的遵守

我园以户外混龄的形式开展活动,参加平衡区的有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所以规则也显得尤其重要。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提到幼儿应该“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在我们平衡区的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在起点处排队等待开始,一个个进行游戏,不能挤推其他幼儿,注意保护自己,如在中途从长板凳或者竹梯上主动离开则视为结束游戏,如要继续游戏则要从起点重新开始,否则就视为插队,如果在推挤 其他幼儿那就要停玩游戏。

 1、全开放器械摆放的规则性较弱

这里的全开放器械摆放是指游戏中器械对幼儿行为的束缚力很小,对游戏规则性的影响较弱的摆放方式,主要就是指在一字形摆放的平衡活动中。一字形摆放方式本身对规则的强调性就不够,主要是一字型摆放时教师站位也呈现一字型,仅能关注自己面前的幼儿,有很多孩子会脱离教师的视线,孩子们通过观察有发现了教师的盲区,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多在无人看管区自由散漫的活动,更有甚者会推人挤人,等到矛盾发生教师去解决时,往往你推脱我,我也不承认,教师也无从解决矛盾。其次后我们发现幼儿的等待行为过长也会削弱游戏规则,如在爬竹梯之间的等待时间会比较长,大家会因此而被堵在爬竹梯的地方;儿是这条竹梯很长有8m,七八个孩子站成一排。孩子一多聚在一起,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就被削弱了,所以在这一段竹梯木上特别容易出现插队、在竹梯上大幅度抖动、互相推搡等违规行为。

2、全封闭器械摆放的规则较乱

全封闭器材的摆放指的是“口字形”的器材摆放,口字型摆放间接告诉幼儿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幼儿可以从终点直接走到起点,不用排队等待就直接开始第二轮游戏,依次循环游戏。我们尝试在第六周开始这样调整,目的是希望节约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加游戏的连贯性,而且便于教师管理,孩子们自觉的大循环游戏。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我们根据观察,发现“口子形”全封闭式的游戏在幼儿人数在20人以内时,幼儿游戏井然有序,也不会有违反规则的人出现,但是人数超过25人以后,开始出现冲突并且人数越多越激烈,很多孩子不断地催促前面孩子,更有甚者直接下来插队,而且有的孩子直接放弃了游戏。

(二) 策略:半封闭的器械摆放有利于游戏规则的维护

半封闭的器械摆放就是让器械的起点和终点相互靠近,但是不连接,中途留有一段距离,间接缓冲孩子的冲突。半封闭的摆放方式结合的一字型和口子形全封闭摆放方式的优点,既不会让起点和终点的间隔太远,增加消极等待时间,又不会出现口子形教材摆放中出现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才是可以排队的地方,哪里是最需要遵守规则的放。我们经过讨论之后,第二天就及时调整了位置,首先引导幼儿自由摆放器械,自己游戏。在发现问题之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进?然后再次游戏,再次讨论。以此类推,孩子们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教师在幼儿摆放之后观察为主,稍作调整即可。不仅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器械摆放也更加科学有效。

 三、器械摆放影响幼儿动作水平的发展

(一)问题:器械摆放同高度引发幼儿学习错误动作

以设置竹梯摆放的高低差为例:竹梯是放在两座长板凳之间,作为平衡动作的过渡使用的。在第一周的时候是“一字形” 器械摆放方式,其中竹梯全部平放,大多数幼儿在通过竹梯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轻松,但是孩子们在通过竹梯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手膝着地怕的方式,我们看一个场景: 游戏刚开始阶段,有5个人进行游戏,2个人在竹梯上。3 个人在长板凳上,这时在竹梯上的一个人开始跳跃,整个竹梯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并且其余的孩子大叫“你别晃啦”可是晃动竹梯的孩子说“谁让你不快点的,你不快走我就晃”。结果后面但凡前面的孩子走得慢,后面的孩子就不停的晃动竹梯,迫使前面的孩子放弃。以上场景是我们在开始活动中观察发现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创新,反而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比如出现在竹梯上跳跃这种危险的动作,并且这种跳跃动作被迅速的模仿。在竹梯上进行跳跃的动作要求高过平稳地走过竹梯,因为孩子跳跃时周边的孩子显得很紧张,跳跃的孩子需要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说明平放的竹梯对多数幼儿的平衡能力没有挑战了。

(一)策略:器械摆放同的高度差能促进幼儿产生新的动作

教师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游戏进行第二周,把竹梯的上下两端进行高低不同的调整,使竹梯开始的地方低于竹梯结束的地方约 20cm,出现的场景如下: 孩子们把竹梯架好后,走了一圈觉得很没劲,突然梯子的一端不小心掉下来,老师还么来得及摆好,孩子们确欢呼雀跃,各个激动不已,争着从矮的梯子开始不断变换方式爬行,有的双腿分开,双手撑着向前爬,有的侧坐在一边用手部力气移动,还有的趴在上面,利用手臂力量带动身体向前……孩子们乐不思蜀,纷纷想去尝试新的玩法。

通过竹梯的方式

人数

坐爬通过

5

缓慢直行

13

走梯子中间横杠

5

走梯子两边

10

手脚并用缓慢前进

5

不敢挑战

2

从以上场景发生在可以发现幼儿通过竹梯时,因为竹梯的摆放上下高度出现落差,对幼儿的平衡动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幼儿出现了在竹梯上双膝爬,在竹梯上坐爬的新动作。

四、器械摆放影响幼儿参与平衡区游戏的兴趣

 (一) 问题:一层不变的摆放影响幼儿的兴趣

从平衡区游戏开放以来,在平衡区进行游戏的幼儿许多都是常客,有些孩子的平衡和平衡动作能力是在长期的参与平衡区游戏慢慢练习变强的。但是慢慢我们发现来玩平衡区的孩子越来越少,从周一到周五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得到的回应是“没意思,天天都玩这个。”“都是这些东西,我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玩。”“我已经会了,所以我就不想来玩了。”

  (二) 策略:不断变化摆放方式并更换材料激发幼儿玩区域的兴趣

长期在平衡区游戏的还有另外一群孩子,他们的运动能力很强,他们喜欢大肌肉运动,对上下平衡和平衡动作十分感兴趣。他们在平衡区的游戏,就像是运动前的热身一样,会在户外活动的一开始就在这个区域游戏,然后再去其他区域,但是长时间相同的器械摆放也会让他们的参与热情满满降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游戏情境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当我们在平衡区投放了一些平衡石、木板和轮胎后,孩子们纷纷跑过来:“老师,这些有什么用啊,可以怎么玩啊?”我们也不直接给予答复,一般都会说:“你自己去试试,看看可以怎么玩呢?”由于平衡石有很明确的导向作用,所以大班的孩子一拿到就知道把它踩在脚底下当成高跷一样走来走去,中小班的孩子还不太敢尝试,他们就把平衡石整齐的排列,玩“过河”的游戏,当这些游戏不再满足孩子之后,他们自发的把平衡石放在轮胎里或者放在木板上,尝试高难度的过小河游戏,一个星期过后,我们惊喜的发现更有孩子把木板架在了轮胎上,然后上面放置平衡石,不仅高度增加了,而且晃动性也提升,游戏难度更大了,没想到极具挑战的游戏反而更加吸引孩子,当成功后小朋友可开心了!

五、总结

不同的器械摆放方式能够引发幼儿不同的参与心理和行为,游戏路径、游戏规则、游戏动作水平、游戏兴趣都会发生改变。对组织区域内游戏活动的教师来说, 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调整器械摆放方式, 有效地指导幼儿参与游戏,提高幼儿游戏动作水平,会使运动器械区域的体育游戏开展地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许卓娅. 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37 今日访问量:4590 本月访问量:1388123 总访问量: 56490960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