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育资源>中学>语文>考试研究>阅览文章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时间:2017/5/8 15:16:56 来源:朱克华字体显示:大 中 小阅读:10576 次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从总体上来说,这次高三“二模”试卷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在难易程度上比“一模”要高,尤其是客观题和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上,题型灵活,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大多数题目仍然是常规题,符合高三学生的复习情况,能起到比较好的整体检测的效果,并能对学生起到阶段总结、弥补不足的作用。

二、各题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赋分

3

3

3

3

3

3

3

9

4

10

8

4

6

4

6

6

6

6

70

得分

2.7

2.5

1.2

2.2

2

0.5

1.1

5.4

1.6

3.8

5.6

3.0

2.8

2

2.5

1.7

2.7

3

46.6

 

三、具体分析

第1题(词语辨析)

均分2.7分,选错的三位同学都选了B项。本题考查的三组词语分别是:贯注与贯穿、责无旁贷与咎由自取、无足轻重与微不足道, B选项的词语与D选项只有咎由自取是一致的,三位学生对于贯注与贯穿、无足轻重与微不足道的区别不能准确辨析。由贯注联想至“全神贯注”可明确“贯注”的使用对象应是指精神、精力等抽象的东西;“微不足道”也可根据语境中游客的问题与世间各种不堪与罪恶相比程度更轻,而“无足轻重”侧重于对整体的影响力,这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2题(语病)

均分2.5,错误的四位同学三位选的D选项。D选项考查的考察的错误类型是成分残缺,常见的错误类型,这几位同学并未能很好地掌握此类句子的特点。

第3题(修辞)

均分1.2分,此题将修辞与诗词理解的考察结合在了一起,难度较大,是客观题中错误率最高的,有18位同学错误。其中的17同学全部选了C选项。本题要求找出选项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正确答案A项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学生都不了解此句出处,意思是: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其中“怨恨”并非比拟手法。C项考察的句子是出自杜甫《江村》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其中“抱”用了比拟。选错的学生看见表达情感的词语就认为是比拟,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第4题(语意连贯)

均分2.2分,8位同学选错。其中5位同学选择了A项,3位同学选择了B项。选B的同学根本没有关注标点符号在文段中的作用,导致语意凌乱,层次不清;选A的同学注意到了两层语意,但没有注意到,在介绍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是先介绍其形成过程,然后再讲其影响。这样的逻辑思维是每一位高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

第5题(材料阅读)

均分2分,10位同学选错,2位同学选的A,6位同学选的B,2位选D。这种题型平时训练得较少,但并不意味着不会考。尽管材料和选项在理解难度上并不高,但学生失分还是较多,所以还是要在复习过程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告诉他们经常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

语言运用题下阶段复习建议:

1. 辨析词语题的核心技巧是语境分析,单纯靠积累词汇、大量刷题的效果微乎甚微。所以需要我们去教会充分理解对应的技巧,掌握常见词语的特殊用法,然后集中练习典型题目,验证并学会运用。

2.修辞手法一定要注意几种常考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而且修辞的考察往往和诗词结合在一起,所以诗词的复习要将记忆、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不能死记硬背。

3.语意连贯题要教会学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学会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4.要收集一些模拟试卷当中新型的或者平时忽略掉的题型,让学生见识一下,开拓些眼界,以免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突然见到而心慌。

 

第6题(古文实词)

均分0.5分,25位同学错误,其中22选C。本题考查的实词分别是:“实”、“间”、“利”、“听”,都是常见实词,选错的同学主要是凭借机械的记忆去选择,没有根据具体的语境去理解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第7题(古文内容理解)

均分1.1分,19位同学选错。此题难度较大,每一选项都有一部分同学选,选择错的原因主是没有读懂文章内容。

第8题(句子翻译)

第一句均分3.3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可得”的理解及句子的通顺性上。第二句均分2.1,考察的几个实词是“性”、“根”、“征”、“发”,翻译难度主要是“征”字上,这个字用组词法可组成“征兆”“征迹”,我们还学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都能推测出这个字的解释为“显现”,但学生不会根据语境进行知识的迁移,导致失分很多。

第9题(内容理解)

均分1.57分。这道题的难度不在题目本身,而在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学生看不懂文章,就乱答一气。其实,有的学生就在答题时关注到了这篇文章是一篇序,根据我们平时学过的文章,如《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等,可以推测出一般此类文体的写作目的,再结合文章大致内容,得出答案并不难。

古文下阶段复习建议:

夯实基础,落实字词的同时,带着学生梳理古文的内容,不要只关注翻译而忽略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读懂文章时,要注意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不能从字词入手去理解的时候,就需要“跳出”字词,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进而去推敲个别字词句的理解。

 

第10题(诗歌鉴赏)

均分3.8分。失分原因:(1)很大一部分同学并未看懂第一首诗歌,对于“暗掷金钱卜远人”这句话完全不能理解,导致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2)分析《江南曲》中“偶向”、“还随”、“暗掷”三个词语的妙处,对于这首诗歌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只能答一些套话,没有答到关键点上。

诗歌鉴赏下阶段复习建议: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精力应在诗歌的整体阅读和理解上,少点套路和技巧,重点应是诗歌内在逻辑的理解。

 

第11题(名句默写)

均分5.6分。两句课外的没有复习到,所以都没有得分。课内的错误有“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的“邪”,写成了“耶”,没有注意前一句当中也有这个字。还有两位同学“呕哑嘲哳”不会写。

名句背诵下阶段复习建议:

课内名句背诵的时候回顾内容意思,而不是机械背诵;课外名句的复习范围可适当拓宽一点,在国学经典中选择比较有意义的一些句子提供给学生,但也无须过于冷僻的。

 

第12题(散文内容概括)

均分3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这题上失分主要在第一点“融汇贯通”上,学生没有注意到第二小节湖形成的过程与第八小节思想形成的过程相呼应,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概括到第二点“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都把湖的一些个体的表面特征找出来作为答案了,如“平凡”、“柔和自然”、“安静”等,没有考虑到它与思想的关系,这个失分是比较可惜的。

第13题(对比手法的运用)

均分2.8分。这道题的失分特别严重,很多同学惯性思维,看到六分的题目就写了三点,对比的内容概括不全面;还有很多同学对每一个对比所起的作用没有作具体分析,有些分析也只是笼统概括,只有术语,没有具体内容。

第14题(人称的作用)

均分2.0分。失分原因: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看出人称前后的变化,回答很笼统;在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时,基本都是些套话,有部分同学连套话都写不出,答题毫无方向。

第15题(意蕴探究)

均分2.5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这个句子当中“对不起”所包含的一种“歉疚”或“反省”之意,没有思考为什么歉疚,更没有将“赛里木湖”抽象为“自然”,进而分析出这种歉意当中蕴含的敬畏之心。

文学类文本下阶段复习建议:

选择贴近高考的文本,多带领学生读文本品文本。少一点术语和题目的分析,多一点对于文本的阅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回到最根本的文本上面,解读好文本才能真正做好题。但是在解题规范上,还是要引导学生做到思路清晰、书写端正。

 

第16题(内容分析概括)

均分1.7分。此题比较新颖,是对学生根据内容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考察,同时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考验。学生答案漏洞百出,大部分同学都是零分。有些能够找到要点的同学要不就是照抄原文,要不就是概括出的答案远离了原文的意思。

第17题(论述思路)

均分2.7分。由于段落的层次比较清晰,且参考答案分两层或三层都可以,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层次的划分上没有失误,但是具体的层意概括不准确,更有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当中“概述”的要求,没有具体内容,只用一些套话来作为答案,如“开头首先举出现象,然后表明作者观点,接着举例分析得出结论”。在二模试卷中还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作为老师,我首先需要反省自己了!

第18题(内容梳理概括)

均分3分。这一题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答题范畴比较小,但是有的同学不能从原文那一系列的问句当中梳理出答案要点,而将答题范畴之外的一些与“古典文艺”无关的看法充当了答案。

论述类文本下阶段复习建议:

训练学生段落概括的能力,还有阅读文本的时候要求学生把文章中出现的概念名词圈出来,然后根据概念找与其有关的概念区间。阅读过程中还要关注一些重要的关键性句子的解读,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梳理文本的习惯。只有文本框架梳理清楚了,文章内容也就比较清晰了,也有助于题目的解答。另外,论述类文本的答题规范也应强化,要特别注意答案的条理性。

 

第19题(作文)

均分46.6分。

这次作文与一模相比退步较大,首先班级里有两个三十几分的低分,其中一位同学没有完篇,一位同学将平时自己的习作套用在此次作文题中,导致走题。50分以上有六位同学,最高分56分。从审题情况来看,有两位同学的立意是“情与理”,这三篇分别是56、53、50分,有三位同学写的宽容的底线,得分在50左右,还有同学的立意分别是“责任”或“规则”,得分情况基本在46左右。

作文下阶段复习建议:

    在最后一阶段的复习当中,对作文决不能“无为而治”,针对我班作文情况并不理想的状况,在最后一个月的作文教学中,我将把重点落在文章的立意、框架的建构上,对平时习作反复打磨,让大部分同学能写出一片合格的议论文。对于作文底子较好的同学,要发挥其个性,打造优秀的个性作文。


分享到:

新闻总数:3166 今日访问量:20060 本月访问量:928321 总访问量: 57484495

主办单位: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 地址:燕湖路1号 - 邮编:210012 - 联系电话:87215175

技术维护: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备案号:苏ICP备17025136号-1